晋城市城区东街街道:“党建+N”强赋能 基层治理有“温度”

黄河新闻网晋城讯 开展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以来,晋城市城区东街街道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紧盯急难愁盼,回应群众关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构建“党建+N”工作模式,用实际行动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真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党建+共建共治” 让这里的停车很方便

“停车难”是老旧小区存在的普遍问题。凤台社区在近年来改造提升的基础上,积极寻找良方,解决居民需求。

通过前期征求意见,社区将目光逐步聚焦到了已经闲置多年的锅炉房上。据了解,该锅炉房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2013年小区暖网改造后,就长期处于闲置状态。由于房屋年久失修,随时有倒塌的可能,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为此,凤台社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社区为纽带,依托社区“大党委”,与辖区内多家驻地单位多次对该事项进行沟通协商,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最终根据实际情况,将锅炉房危房改造为小区停车场。目前,停车场已改建完成,120个停车位供居民停放使用,大大缓解了凤台小区停车难、出行难的现状。

“现在已经建好了,我们都很高兴,确实方便了不少,以前下班回来,转好几圈都找不到合适的地方,现在下班直接能把车停进来,再也不用担心没有地方停车了!给咱们社区点个赞!”凤台社区居民王先生频频点头说道。

“党建+居民议事” 让这里的饭菜很可口

建设路社区的一家餐厅里,一群顾客有说有笑,这里的顾客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们大部分是早已退休的老年人。“这老年餐厅可算给我们救了急。人老了就不爱动,这老年餐厅就在家门口,从早上6点到晚上10点都有饭。午餐和晚餐5元就能管饱,早餐还打7折。餐品不仅种类丰富,而且低油低盐,很适合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提起社区开办的这个老年餐厅,老人们都赞不绝口。

建设路社区现有居民1000余户,4100余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700余名,占总人口的18%左右,是一个典型的老龄化社区。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是建设路社区干部在社区治理过程中不断思考的问题。近年来,筹办老年餐厅的呼声越来越高。

筹办老年餐厅,建设路社区也没有经验。为把实事办好,社区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行“三听、三议、三监督”协商共治工作法。通过召开协商议事会、上门走访等形式,与居民面对面沟通交流、耐心听取意见建议,就餐厅建设选址、所需费用、运行管理、就餐人员范围及收费标准等方面进行面对面协商。最终,引进了正规餐饮企业为社区老年人配餐,推行公益为主、微利经营的服务方式,每餐5元吃饱,确保老年人在家门口可以吃到营养可口、价格低廉、质量安全的暖心餐,得到群众一致好评。

“党建+红色物业”让这里的服务不一样

物业服务联系着千家万户,跟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关系到群众的生活质量。为贯彻落实党建精神,推动“红色引领”,东关社区积极打造万达隆物业“红色物业”服务模式,激活基层“红色细胞”,通过“有感情,有温度”的物业服务,致力于解决小区居民身边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探索推行“三下沉、两融合”的物业管理服务模式,物业负责人与社区党总支副书记交叉任职,物业管理与基层党建、社区治理密切融合,合力解决居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开展“红色宣传”、打造“红色书屋”,举办法律法规大讲堂、消防演习等主题讲座,借助红色志愿队、社区舞蹈队开展多种形式的红色文化宣讲活动,让居民享受更富有的“精神生活”。积极推行“三亮四服务”,即在日常物业服务中,主动亮旗帜、亮身份、亮作为;“四服务”,即提供开通绿色通道、关怀孤寡老人、上门医疗服务、房屋托管服务。通过“党建+红色物业”服务模式,让“老”居民过上了“新”生活。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基层治理包含方方面面,所有关乎群众利益的事情都是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潜在着力点,找准痛点、难点,精准服务群众是夯实基层治理基石,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最好方法。(东街街道

[编辑:彭欣]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微信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头条号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202100287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