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高平市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三级书记齐抓,锻造过硬队伍,破解堵点难点,着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强大效能,不断夯实基层基础,真正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实战实训 精准提升治理能力
夜幕降临,高平市野川镇大野川村的村委学习室里灯火通明。吃过晚饭,村“两委”干部和村民陆续来到这里,准时参加每月一次的“农民夜校”。
白天地头忙,晚上才得闲。野川镇结合农村实际,通过开办起农民夜校,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教授最实用的知识。截至目前,全镇共培育致富“带头人”173名,新型职业农民200余名,成立合作社组织89个,普惠群众8500余人。“通过参加‘农民夜校’学习,思想活跃了、知识丰富了、眼界开阔了,也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提升了治理水平。”高平市野川镇大野川村党支部书记王建栋说。
为破解农村新上任干部“经验不足、能力不强”的问题,高平市创新推行了“跨乡挂职·导师帮带”机制,30个“后进”村的支部书记,跨乡到20个示范村挂职锻炼。通过结对式帮扶,让更多的干部谋事开眼界、成事有办法,带动更多的村发展起来。
袁渊是高平市东城街街道秦庄村党支部书记,今年8月份,他被选派到南城街街道北陈村挂职副书记,每天跟着北陈村党支部书记朱红龙下工地、察民情、学经验。短短一个月时间,就让他大开眼界。“示范村不愧为示范村,治村富民确实有一套。接下来,我要结合我们村的实际,将好的经验转化运用好,向标杆村看齐。”袁渊说。
党建引领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5年前,沟北村还是一个典型的城郊“空心村”,地下没资源、村上无产业。如今,沟北村通过发展旅游业,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该村党支部书记申永胜说:“我们通过支部引领、市场运营,先后投资8000余万元盘活了旧村古宅,打造了‘寻梦小镇’”。去年,“寻梦小镇”综合收入达13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70万元,人均年增收2.5万元,真正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
选好了产业,敲开致富门。高平市以沟北村为龙头,将周边的秦庄、东山、果则沟、龙王沟等村联合起来,成立了“环七佛山乡村旅游党总支”,通过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整体推进“五村一体·全域旅游”,实现了组团发展、连片开发、全景打造。“梦回长平”不夜城入选第一批省级夜经济生活集聚区。
有了产业,村集体逐渐富了起来,如何管理是关键。高平市出台了“管住决策、管住资金、管住合同、管住项目、管住公开”的“五个管住”的办法,从制度层面立起了规矩,真正管好人、管好事。针对脱贫村集体经济基础差、底子薄、产业弱、发展慢的现状,实施“一矿带一村”行动,科兴集团所属11个煤矿对口帮扶11个脱贫村,力争3年内实现11个脱贫村集体经济20万元、50万元、100万元的“跨越式发展”,让脱贫村驶入乡村振兴“快车道”。针对农产品种类多、品质优,通过“基地孵+供应链+IP电商”模式,建设全省首家县级智创城,发挥“太行优选”公益助农平台优势,引导企业拓展线上销售渠道,打造特优农业供给地,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如今,通过积极探索,先后培育出梨园村、铁炉村“村社共建产业带动型”,苏庄、釜山村“村企共建资源开发型”,东城办五村联建“村村联建连片发展型”等六种村集体经济壮大提质模式,实现了从吃“资源饭”到打“特色牌”、从单打独斗到融合发展的华丽蝶变。
一支队伍管执法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书记,我们家的水管坏了。”
“这几天,村东边的路坏了,收玉米很不方便啊。”
马村镇西周村聚焦群众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搬出一张小板凳,干部群众坐下来,面对面交流,解决了40多件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
李金叶是南城街街道去年刚刚招聘的全科网格员,他每天都穿梭在社区的大街小巷,把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统统记录在自己的社情民意本上。高平市依托大数据中心,建成全省首个县级社会治理现代化调度指挥中心,一体推进一张网格管治理、一个平台管调度、一支队伍管执法融合贯通,建立起横向联动65个政务部门,纵向指挥15个乡镇(街道)、334个村(社区)的指挥体系,充分发挥136名专职网格员、433名兼职网格员、600余名新就业群体的“探头”作用,构建了“网格+云端+执法”“一支队伍管执法”新模式。
高平市通过不断发挥党领导下的基层治理体系最大效能,努力让人民群众成为社会治理的最广参与者、最大受益者、最终评判者,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