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根生:方寸梨木演绎雕刻人生

受炎帝文化影响,“正月十五烤面羊,七月十五蒸面羊”的习俗在我市古已有之,祭祀祖先和走亲访友,都离不开米面小羊。基于这种习俗,我市在一段时期曾涌现出许多制作米面小羊的模具艺人,寺庄镇王报村的景根生便是这其中之一。

景根生现已从事模具制作50多年,他用方寸梨木雕刻出的精妙绝伦的羊模具,十分受十里八乡的欢迎。如今已78岁高龄的他,依然执著地沉迷在方寸梨木的世界里,演绎着生命的精彩。

记者来到景根生家里,只见他正在院子里捧着梨木专心的进行凿刻。据他介绍,他年轻的时候本来是跟着寺庄公社“刨铁轨队”干活,但是因为一次井下的意外事故,导致他左眼失明。生活的困境,让他放弃了这份工作,便开始跟随大伯学习刻羊模手艺。

制作面羊所需的羊模型是梨木,每次凿刻都要把买回来的梨木分割成约一寸厚大小的长方形块状,然后再在梨木上刻画样式,按着画出来的样子,用凿子凿空、打磨、铲平、再在模子里面刻画细节。谈起学徒时候经历的困难,景根生告诉我们,由于自己不识字,在刻羊模的时候,因为笔画的问题,闹出许多笑话,比如有的羊模具上的汉字,因为多一笔、少一画,或者书写不规范,刻出了许多不是字的作品。而且因为不识字的缘故,有一些作品上的汉字,看起来书写得扭捏不漂亮,影响了整个模具的欣赏价值。

雕刻一个模具,快的时候也要足足一天时间,在学习初期,常常还会因为掌握不住雕刻的力度前功尽弃,毁坏的模型不计其数。

从雕刻第一只羊开始的学徒生活,历经两年时间,景根生方才学成手艺。学成之后,很多附近的乡亲便慕名前来找他。“印象最深的是寺庄过会的时候,一天就卖出了120个模具,过会三天就能卖出360个。”景根生高兴地告诉我们。

景根生靠自己手艺雕刻出的模具赚来的钱不仅够维持他和家人一年光景的开销,还能存下不少钱,这让他觉得很是高兴。而且靠着自己的手艺和勤劳,后来景根生还修起了二层小楼,成了村里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

随着时间的流逝,景根生和他的手艺从生疏到熟练,从兴盛到衰落。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蒸面羊的人越来越少,购买的人就更少了,景根生和他的羊模具渐渐走向了没落。“如今从事这份事情赚的钱也是越来越少,但我还是不想丢弃,一有时间我就会去打磨、雕刻,只为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这份手艺传承下去。”景根生说,“我现在生怕这门手艺在我手上失传,希望以后还有人记得这门手艺,记得羊模具是炎帝故里一项重要的农耕文化产物。”(苏明明 张浩男)

[编辑:田婷婷]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微信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头条号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202100287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