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晋城讯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新的一个春天即将来临之际,1月11日,由阳城县委宣传部主办、芹池镇党委承办的书香阳城“共读共享 悦读悦心”活动在新落成的勤驰书屋举行。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常轩胜参加了活动。
此次共读活动,以《粮食 粮食》一书为共读书目,通过诵读、讲述书中关于粮食问题的记录和思考,回顾人类在漫长岁月中的饥饿记忆,联系芹池粮食生产大镇的实际,共话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促进广大干部群众增强粮食安全意识,切实抓好粮食生产。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网络直播的收看量达100万+。
《粮食,粮食》是由何弘、尚伟民合著的长篇纪实文学。从先秦时期的“五谷”说起,诵读者们深情诵读和讲述着书中关于我国粮食的起源和历史的精彩片段。从汉代伟大的西行者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到明代后期欧洲人开辟了新航路,使茄子、黄瓜、绿豆、西瓜、核桃、大葱、大蒜、红薯、玉米等物种传入我国,丰富多样的粮食物种,来之不易,让人不胜感慨。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饥饿一直是多数人摆不脱的梦魇,饥饿与反饥饿的斗争一直是人类需要直面的首要问题。从芹池村东岳庙的《纪蝗碑记》,到电影《一九四二》所记录的豫北遭受百年不遇的大饥荒,数十万人失去生命的悲惨历史,一幕幕凄楚的灾荒,勾起了人们埋藏在心中的痛苦的饥饿记忆。
那时的一日三餐,老百姓形象地说:“清早菜将军打仗,晌午糠王爷坐帝,黑来月明爷照相。”“因为饥饿吃了很多未曾吃过的食物,现在的年轻人听了都不会相信。谷糠馍、棉籽馍、草籽馍、麸糠馍、柿圪面等,还有各种树皮、树叶、草根、麦秸、玉茭圪棒。除了难吃,吃了粗糠与棉籽还会导致严重的便秘,很多人因为吃了粗糠、棉籽屙不下来,在地上哭着打滚,痛苦不堪。” 芹池村上了年纪的老人,回忆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那些辛酸往事,让人不堪回首,唏嘘叹息。
“北大荒,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衰草枯苇塘。苇草青,苇草黄,生者死,死者烂,肥土壤,为下代,作食粮。”诵读者朗诵着当代著名文学家、诗人聂绀弩创作的《北大荒歌》,把人们带入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从如火如荼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的深刻变革;从连续数十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到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从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到小麦育种突破者许为钢先生、玉米育种奠基人吴绍骙(kui)先生等,通过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人物事件的回顾,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为解决粮食问题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令人振奋和骄傲。
共读共享粮食经,端牢饭碗表真心。芹池村党总支书记王日红说:“《粮食,粮食》,使我重新认识了粮食的历史,粮食随着人类历史进展而发生的变化,人类从吃饱到吃好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让我深切感受到我们身上所承载的前所未有的使命。”
“我是玉米种植大户苏军良,经营流转土地358亩,玉米今年喜获丰收,归仓近40万斤,光这一项收入就可达53万余元。种粮能挣钱都是国家政策倾斜的结果,作为农民,就是要种好地,多打粮食,把日子过好!下一步我计划再继续扩大流转规模,引导和带动更多想种地、能种地、会种地的农户致富。”种植大户苏军良坦露着一个农民的情怀,令人赞叹。
芹池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海芳满怀信心地说:“粮食是饭碗、是信心、是底气、是支撑。今天的读书分享,庄重严肃,发人深思。洪范八政、食为政首。芹池作为全县的主要产粮区,优质商品粮基地,2022年粮食总产量达2135万公斤,人均1500公斤;秋冬小麦播种 4005亩。粮食“耕种防收”机械化作业率达80%以上。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牢牢坚守4.8万亩耕地底线,把“藏粮于技、藏粮于地”真正落实到位,确保我镇粮食根基更加牢固。”(白军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