兑现“民生清单” 提升“幸福指数”​——晋城市高质量完成2024年民生实事项目

新(改)建17所标准化公办幼儿园和18所中小学校;实现“新生儿出生”“小学入学”“高龄补贴发放”三件事全程“掌上办”;打造9个农村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在公共场所配置200台AED、完成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1万人……

民生温度,标注幸福刻度。2024年初,晋城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票决确定12项民生实事,晋城市政府第一时间动员部署、强力推进。经过一年的努力,12项民生实事已全部高质量完成,集中解决了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圆满兑现了对全市人民的庄严承诺。晋城,正在用“民生温度”不断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从关切处入手,兜牢民生底线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科学合理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及时足额将资金发放到位,完成全市城乡低保提标工作,累计为20425名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低保资金14438.57万元;

继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通过新建和置换水源工程、新建和维修蓄水池、更新改造输配水管网、配备水消毒和处理设备、安装计量设施等工程措施,持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目前,全市已累计完工153处,占计划总处数的198.7%,受益村庄348个,受益人口22万余人,占计划总人口数的229.79%;

完成中心城区85.82公里“三供”老旧管网及32处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及时对中心城区“三供”老旧管网及二次供水设施开展改造,全年累计完成燃气管道改造87.57公里、供热管道改造10.5公里、供水管道改造7公里及32处二次供水设施,切实为群众生活提供了保障……

2024年,围绕社会救助、农村供水保障、城市老旧管网改造等重点领域,晋城市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精心谋划、重点推进,让“年年办”的民生实事“年年新”,把广大群众关心的“民生小事”办成了“温暖大事”,切实兜住兜牢民生底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从柔软处发力,补齐养老托幼短板

“一老一小”是每个家庭关心的对象,晋城市努力把“朝夕愿景”变成“幸福实景”。

走进泽州县北义城镇敬老院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干净的白色墙面、锃亮的瓷砖地板和崭新的木质门窗让记者眼前一亮,老人们正在护工的带领下做早操,拍拍手抬抬腿,不亦乐乎。“改造后的敬老院环境越来越好,生活设施很完善,而且服务也非常贴心、优质。在这里,我们吃得好、住得好,就跟在家里一样。”今年64岁的刘川顺老人开心地说。

为积极应对农村特困老人集中供养、失能半失能入住老人护理康复以及农村其他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2024年,晋城市将“打造9个农村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列入民生实事项目。除了北义城镇敬老院,此次改造的农村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还包括城区北石店镇霞光敬老院,高平市北诗镇敬老院、米山镇敬老院,阳城县润城中心敬老院、河北中心敬老院、东冶中心敬老院,陵川县平城中心敬老院,沁水县为老服务中心郑庄分院。目前,9个农村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已全部改造完成,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此外,晋城市还将“实现‘新生儿出生’‘小学入学’‘高龄补贴发放’三件事全程‘掌上办’”列入民生实事项目。通过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目前,“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小学入学一件事”“高龄补贴发放一件事”三个平台均已上线使用;办理“新生儿出生一件事”申请4117件,完成“小学入学一件事”报名超1.9万人,实现“高龄补贴发放一件事”申请33629人次。

从关键处用功,优化公共服务供给

教育、医疗等实际问题,最是牵动百姓的心。

崭新优美的教学楼,窗明几净的教室,绿草如茵的操场,平整宽阔的跑道……漫步在城区凤凰小学内,二年级的付晨轩身体放松、心情愉悦。“新学校的建设速度太快了,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这么好的教育资源,孩子开心,家长放心!”付晨轩妈妈告诉记者。

近年来,晋城市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新期盼,重点围绕公益普惠和优质均衡的教育发展方向,整合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优化学校布局,大力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新改建工程,全力推进小区配套幼儿园回收回购项目。2024年,圆满完成新(改)建17所标准化公办幼儿园和18所中小学校的年度目标任务,近四年累计新改建中小学49所、幼儿园71所,全力以赴满足了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的热切期望。

此外,晋城市还将“全市中小学智慧教室提升改造项目”列入2024年民生实事项目,积极推动教育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进一步推动现代化办学条件和学校教育教学数字化水平,促进全市教育高质量均衡协调发展。据统计,全市共安装智慧黑板540块、电子班牌114个、智能教学音响100套。“智慧黑板大大方便了我们的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市实验小学教师李高明介绍,“智慧黑板”的使用,让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更新鲜、更富有创造性的学习体验。

医疗是民生之需。作为票决出的12项民生实事项目之一,2024年,晋城市深入实施“百名中医师基层行 巡回医疗惠万家”项目,持续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基层中医药医疗服务能力。全年共出动巡诊医师987人次,完成360个村庄的巡诊,服务群众上万余名;市中医药学会覆盖6个县(市、区)组织51场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培训医师6082人次。同时,加快建设健康晋城,阜外心血管病技术培训中心、市第三人民医院、市妇女儿童医院等项目进展顺利,2025年均可投入使用;柔性引进183名全国一流医疗人才,累计接诊2.4万人次,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从难点处攻坚,增进人民福祉

在高平市新华街,41岁的驾校教练宋小芳通过政务服务大厅住房公积金窗口,顺利申请到了10年期30万元住房公积金贷款。“公积金贷款额度高,利息低,不仅帮我们解决了买房资金难题;按月对冲还贷,生活负担也不重。”宋小芳高兴地告诉记者。

为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普惠性,助力灵活就业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实现安居梦,2024年,晋城市将“实施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大中专毕业生进行缴存补贴”列入民生实事项目。目前,灵活就业人员累计开户14240人。其中,280名灵活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符合缴存补贴条件;对2023年开户缴存的238名大中专毕业生发放缴存补贴10.34万元。

群众呼声在哪里,民生工作的“靶点”就指向哪里。2024年,晋城市坚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入,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一个个热切的民生期盼得到回应,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开花:

——建设电梯应急救援体系,实现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全覆盖。初步建成一中心两平台、三级救援体系和晋城电梯模块,在全市设置了100个网格救援点,300部电梯物联网已安装试运行,有效实现了快速救援、滞留理赔、智能监管;

——科学合理推动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公共场所配置和培训工作。2024年,已配置200台AED,培训红十字救护员10661人,培训红十字救护师资105人;

——加快全市新能源充电桩布局建设,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2024年,全市累计新建公共充电桩2005个,完成率117.9%。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翻开2024年12件民生实事的“民生账单”,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有声,一张张幸福面孔笑靥如花。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站在新的起点,2025年,晋城市的民生答卷必将越写越精彩。(记者窦育瑶)

[编辑:彭欣]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微信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头条号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202100287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