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正确导向,大力选树“狮子型”“老黄牛型”干部,新比选入库“两型”干部102名、“优秀”等次干部228名,目前,晋城市“两型”干部达569名;
加强干部教育培训,高质量举办各类班次13期、培训1280人次,持续开展干部素质能力提升“三专行动”和年轻干部实践锻炼“五大行动”,使广大干部政治素养、理论水平、专业能力、实践本领能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注重领导班子建设,着力优化年龄结构、专业结构、来源结构,打造结构优、功能强的党政领导班子;
……
翻开2024年全市干部工作的成绩单,一组组亮眼的数据、一项项务实的举措,无不彰显出干部工作结出的累累硕果。
事业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2024年,晋城市坚持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认真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聚焦选育管用全链条发力,系统优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新晋城提供坚强干部保障。
突出用人导向 科学选贤任能
“虽然岗位不同、职责不同,但你们始终默默付出、无私奉献,为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新晋城添砖加瓦、贡献力量,值得全市上下向你们学习!”2024年召开的全市表彰大会,对市、县涌现出的担当作为干部进行了表彰,并号召全市上下向先进学习,在全社会营造了学先进、抓落实、当表率的浓厚氛围。
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晋城市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把政绩观要求贯穿始终,持续做深做实干部“述、谈、测、评”政治素质考察,考准干部政治表现。积极选树有魄力敢担当、有本领能担当、有智慧会担当的“狮子型”干部和有定力能吃苦、有口碑能奉献、有韧劲能负重的“老黄牛型”干部,建好用好“两型”干部库,通过定期研判、动态调整、择优使用,让广大干部学有标杆、加压奋进。出台《晋城市“狮子型”“老黄牛型”干部管理办法》,明确识别认定“四种类型”、培养使用“四个优先”、动态调整“八种情形”,实现“一线识别、跟踪培养、择优使用、动态调整”闭环管理。2024年,新比选入库“两型”干部102名、“优秀”等次干部228名。目前,全市“两型”干部达569名。
以干事平台激发动力。聚焦发展所需、群众所盼,搭建“1+5”现代产业体系、乡村振兴牵引性工程等27个干事创业重大平台,把干部放到平台、与平台共同发展,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激发广大干部比学赶超的强大动力。召开全市表彰大会,推选表彰市级担当作为干部97名、县级担当作为干部201名。
以科学机制识准干部。建立健全“集中研判+机动研判+专项研判”相结合的常态化研判机制,用好常态化谈心谈话制度,完成对6县(市、区)、74家市直单位集中研判,对15家市属企业、10家市直学校专项研判,对27个承担重点工作任务专班机动研判,发现了一批有培养潜力的年轻干部,掌握了一批有较强专业能力的干部,着眼换届储备了一批结构型干部,为市委选人用人提供精准参考。深入实施两办督查、部门监管、媒体曝光、纪委监督、社会监督“五位一体”的立体化督导机制,精简优化综合考核体系,在重点任务、重要工作、重大项目中发现、识别、考察干部。
突出系统谋划 建强干部队伍
“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组织部长会议提出,要突出建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领导班子是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火车头”,每名班子成员都是其重要部件,晋城市持续优化领导班子配备结构,着力增强整体功能,发挥最大效能,以好班子引领好队伍、催生新作为。
“一个领导班子的配备不是简单的‘物理拼装’,而是深度‘化学反应’,必须鲜明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坚持依事择人、人岗相适,不能降格以求。”该负责人表示,为了选优建强领导班子,晋城市紧紧围绕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新晋城战略目标,坚持事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就选什么样的人,注重看干部的信念、状态是否适应工作需要,立场、政绩观是否契合事业发展,能力、专长是否满足岗位要求,真正把事业需要、组织放心、群众认可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
注重改善专业和来源、经历结构,县级党委班子注重选配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熟悉党建、经济、意识形态、统一战线、法治建设、社会治理等工作的干部;县级政府班子注重选配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善于依法行政、抓落实能力强的干部;党政工作部门注重选配专业功底扎实、善于管理的复合型干部。围绕产业转型发展,注重选配熟悉经济运行、企业管理、招商引资、园区建设等方面的专业型干部,充实到开发区、相关经济职能部门干部队伍中,为引领市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同时,着眼后继有人,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遵循年轻干部成长规律,常态化分析年轻干部配备情况,加强结构性干部选拔储备,动态实现配备目标。坚持把功夫下在平时,结合年度考核,扎实开展年轻干部专题调研,全方位、多维度了解年轻干部,推荐掌握优秀年轻干部155名,充盈年轻干部“蓄水池”。聚焦年轻干部成长全周期、全流程,围绕筑牢政治忠诚、强化理论武装、深化实践锻炼、实施蹲点调研、加强履职培训等十个方面,出台加强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26条具体举措,切实推动年轻干部加强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斗争磨炼,让年轻干部健康成长。
突出靶向发力 锤炼过硬本领
“下沉来乡镇实践锻炼,能在发展一线多接‘烫手山芋’,在应急处突中磨炼工作本领,与群众打交道的能力也得到提高,组织上提供的锻炼机会让我收获满满。”参加年轻干部实践锻炼“五大行动”的市工信局技术装备科科长王辰告诉记者。
担当作为不仅要有想法和热情,更要有过硬的能力和素质。晋城市坚持政治素质培养、专业能力建设、实践本领提升同向发力,不断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
理想信念是担当作为的动力源泉。坚持大力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计划、年轻干部理想信念强化计划,对县处级领导干部全覆盖轮训,累计举办进修班、中青班等各类班次13期、培训1280人次,推动全市领导干部自觉做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
能力素质是担当作为的底气所在。认真落实全省“百千万”计划,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常态化开展干部素质能力提升“三专行动”,实施以“党校轮训一批、考察学习一批、实地锻炼一批、跟班实践一批、讲座培训一批”为内容的干部素质提升工程“五个一批”行动,累计开展“前沿讲堂”“高端讲座”等专题学习10期,乡村振兴、安全稳定、数字经济等专题培训9期,转型发展、财政金融等专业学习37场,线上线下受众达到800余万人次。
实践是最好的课堂,干事创业的“金刚钻”从哪里来,说到底,就是干中学、学中干。聚焦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围绕服务保障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坚持把基层一线和实践前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主阵地,深化上派、下沉、外联、内引、援企“五大行动”,连续两年择优选派140名年轻干部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信访维稳、乡村振兴等重点任务一线实践锻炼,全面增强干部实干担当、善作善成的能力本领,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成长成才。出台《晋城市实践锻炼干部管理办法》,全过程跟踪管理考察实践锻炼干部,确保学出真本事、练出真本领、干出真业绩。推出“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年轻干部实践锻炼成长记”系列报道,相关做法被《人民日报》专题刊载。
突出严管厚爱 激励担当作为
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晋城市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持抓早抓小抓日常,对干部严在实处、管在平时。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坚持把选拔任用监督作为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的重要任务,持续发挥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协调作用,加强组织、纪检、信访、公安等部门的沟通协作,着力构建“部门联动、信息联查、结果联用”干部选任监督体系。组织开展新提拔任用市管领导干部集体廉政谈话暨警示教育培训班,督促教育干部在思想上不松懈、干事上不松劲。压紧压实监督管理责任,召开县(市、区)党政正职座谈会,引导县(市、区)党政正职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带好头、做表率。
将选人用人监督检查作为净化选人用人风气的重要抓手,结合八届市委第六轮、第七轮巡察,对18家市直单位开展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发现问题187个,持续推进25家单位选人用人检查整改工作,进一步做实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果断的措施、驰而不息的韧劲维护选人用人纪律,匡正选人用人风气,选人用人导向、风气和质量有效提升。
此外,加强日常监督,充分运用巡视巡察、年度考核、专项调研,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动态掌握干部思想动态、精神面貌、工作实绩,推动日常监督与干部管理同频共振。2024年,全市组织系统开展提醒、函询、诫勉99人次,做到及时咬耳扯袖、警醒鞭策在前。
栉风沐雨奋进路,砥砺前行又一年。2025年,晋城市将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大力度,聚焦持续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持续优化选育管用工作,不断提升选人用人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着力锻造堪当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记者张明明 通讯员焦玙璠 赵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