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晋城市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急群众所急、解群众难题,全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持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度和幸福感、获得感。
强机制,形成基层治理强大推力。坚持以“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为统领,市县两级全部建立基层治理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工作专班,健全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在组织领导、政策引导、资金安排等方面给予全面保障;依法有序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一升一降一肩挑”结构性指标居全省前列,在基层治理能力提升方面迈出坚实步伐。坚持以“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为牵引,深化“五纵四横”党建网格化机制建设,纵向上明确“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责任链条,横向上建立“社区—楼院—网格—物业”四方联动机制,推动实现社区专职网格员全覆盖,构建全科网格“1+7”制度体系,实行“六步闭环”工作机制,形成“多网合一、一网统筹”的网格化治理架构。坚持以“全市街道办重点工作考核”为抓手,突出考核奖惩机制建设,由民政部门牵头11家相关部门对全市街道办进行考核排队,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推动基层治理工作落地见效。
提品质,不断提升三治融合能力。全面夯实基层自治基础,在全市所有村(社区)实现村规民约修订、村民议事协商目录编制、民主协商流程图制定、“四议两公开”落实四个100%全覆盖;牵头抓好清廉村居创建,制定村级事务“小微权力”清单和流程图,厘清了村级小微权力边界,全市村级党组织纪检委员、监督委员会主任、纪检监察联络员“三员合一”覆盖率达到92.5%;指导各县(市、区)明确社区依法履行职责、依法协助政府工作、阶段性协助工作“三个清单”,清理规范村级组织和工作机制挂牌,进一步理顺村(社区)与职能部门及基层政府的权责关系,助力基层减负增效。广泛激发基层共治活力,统筹成立市级社会工作服务站、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社会组织孵化中心“一站两中心”,在城区、泽州、阳城实现乡级社会工作站全覆盖。全力打造基层善治品牌,指导支持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继续选树培养一批乡村治理服务示范和善治示范典型,以点带面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目前,全市共有17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32个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4个省级乡村治理服务示范社区和93个省级善治示范村,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1个,全国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1名,泽州县巴公镇南山村还入选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
抓服务,汇聚服务民生强大合力。建强服务阵地,持续推动城乡社区补齐设施建设短板,全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面积由2019年的9.46万平方米提升到目前的12.64万平方米,搭建推行“老年大学”“五点半课堂”“护士到家”等特色化“一老一小”服务,逐渐构筑起方便、快捷、高效的城市基层党建服务圈。优化服务水平,将“双报到双服务”工作作为提升共驻共建水平的主抓手,联合组织部门推动633个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3万余名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11000余次,志愿服务达7.2万人次;推行“三张清单”制度,梳理社区居民“需求清单”,统筹报到单位“资源清单”,有机衔接形成“项目清单”,先后落实为民服务、设施提升等项目300多个,推动部门资源与基层需求无缝对接、相互匹配。搭建智能平台,在城区率先探索“智慧社区”新路径,84个社区全部构建“数字驾驶舱”,链接社区周边商超、餐饮、维修、家政、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资源,量身打造了社区证明“不进门”轻松拿、医院挂号“不跑腿”如愿约、孩子放学 “不回家”放心等、家有烦事“不见面”能人帮等线上服务内容,目前已累计线上服务群众6万余人次,通过打造数字化新型社区,推动“互联网+城乡社区服务”深度融合,助力实现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