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癌医生李晋生:9年救治癌症患者5000余人

穿上白大褂,他是病人眼里的医生;脱下白大褂,他又成为病人心中的一名“病友”、背后的一个“靠山”。

在2022年8月19日第五个“中国医师节”即将到来之际,记者走访了晋城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同时也是一名癌症患者的李晋生,与大家分享这位患癌医生的正能量故事。

既是肿瘤医生又是癌症病人

李晋生是一名“60后”,晋城城区人,由于父母都在企业上班,小时候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事业有成的企业家。岂料因缘际会,成为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10年外科、21年肿瘤科医生的经历,磨砺出他冷静、坚韧、遇事不慌的个性。

2013年秋,一个不经意的回头动作,脖颈“咔嚓”一响,敲响了李晋生健康状况异常的警钟。“当时一个朋友在身后喊我,我一回头,就感到颈部剧烈疼痛伴右上肢麻木。凭着多年临床经验,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危险信号。经CT检查,考虑颈椎病理性骨折。此后,我的右上肢麻木伴颈后部压迫疼痛感日趋严重,这才去了北京治疗。经CT、PT-CT、核磁共振、腹部彩超等综合检查,确诊肺癌骨转移、肺癌四期(晚期)的病情。”李晋生回忆。

“得知病情后,我本人心理上和情绪上并没有太大波动,毕竟自己就是一名肿瘤医生,天天接触的就是这类病人,对肺癌这个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也比较熟悉。倒是我爱人和我女儿比我还着急。女儿那年刚考上大学,我得病的消息对她的性格多少有些影响,感觉她一夜之间沉默了许多,长大了许多。”李晋生说。

确诊后,在北京的医院,李晋生接受了颈椎椎体置换术和几个周期的化疗、局部放疗、靶向治疗。其中,靶向治疗为口服小分子靶向药物加双磷酸盐抗骨转移靶向输液治疗,疗效不错,于四个半月后返回晋城。回到家后,仅休息了半个月就回医院上班了。

“从一个很忙碌的肿瘤医生,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很闲的癌症病人,身份认同和生活习惯上的转变,我起初还真有点不大适应。肿瘤的治疗,心态平衡极为关键。我选择返岗工作,为的就是让自己保持一个‘正常人’的心态和节奏。同时,病人需要我,作为一个得了癌症的医生,我有责任把自己的治疗成果、经验应用到患者身上去,造福于人。而且话又说回来:得了病和不能工作是两回事,我还能工作,还能发光发热,为什么不回到一线去工作呢?”李晋生说。

9年“带瘤生存” 涅磐重生照亮他人

8月13日是周六,李晋生照例奔忙在工作一线:上午去长治市参加了食管癌学术会议,下午回到晋城后,家都没回就一头扎进了医院——科里有十几个病人,他放心不下。这个病房走走,那个病房问问,一待待半天,一问几个小时,生怕病人病情起了什么新变化。

晚8点,李晋生还在办公室电脑桌前忙着调阅病历,查看片子,跟患者家属耐心沟通。病患家属杨先生告诉记者,他父亲来这儿住院一个多月了,老人家快80岁了,直肠癌晚期,挺遭罪的。最近两天父亲胃口特别差,他就过来找李医生咨询咨询,看看下周父亲的治疗方案需不需要调整。

“晋生生病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重新回来科室临床一线工作,比生病以前还要敬业!好像完全忘记了自己的病情。”肿瘤科副主任马凯说。马凯介绍,李晋生现在每周平均工作6天,每天平均在科室工作的时间达12小时,为了节省时间,大多数时候他中午都不回家,在医院食堂吃饭。也许是在跟时间赛跑,也许是一种白衣天使崇高的使命感使然,这种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令人动容,成了科室年轻医师们学习的榜样,更为他收获了大批“粉丝”。

听说市医院肿瘤科有个李晋生医生,他本身也是一个肿瘤患者,得了肺癌活得好好儿的,能够现身说法,看病十分在行,患者纷纷慕名而来。9年间,李晋生接诊和参与救治的肿瘤患者累计5000余人。

“病人信任我,我就得对得起他们的信任。得病以前,我的兴趣爱好十分广泛,钓鱼、爬山、越野等等,得病以后,这些爱好被我统统抛掉了,可以说一门心思就放在好好工作、给人看病上面了。”李晋生说。

从李晋生患癌到现在,已过去了9年整。李晋生透露,目前,经影像学诊断加肿瘤标志物检测,再结合自觉症状综合评判,他本人的肺癌病情目前已处于长期稳定状态,每天只需服用一次靶向药物。参照业界肺癌突破“五年生存率”即可视为“治愈”的观念,自己可以算做“带瘤生存”的一个成功案例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李晋生说,他要勤勤恳恳工作,把自己的抗癌成功经验传播给更多的肿瘤患者,点燃他们生的希望。

上好“第一堂课” 当好“癌友”靠山

穿上白大褂,他是病人眼里的医生;脱下白大褂,他又成为病人心中的一名“病友”、背后的一个“靠山”。在肿瘤科,每有一位新患者进来,无论有多忙,李晋生都会找准谈话时机与病人做一次深谈,他说这是肿瘤患者必须要上的“第一堂课”,一定要上好。

李晋生告诉记者,对于癌症晚期病人来讲,心态平衡极为关键,乐观坚定活下去的信念极为重要。人,绝不能被癌症吓死!相反,要学会与癌症握手言和,“带瘤生存”。“第一堂课”既有西医寻找证据的成分,又有中医“望闻问切”、辩证探析的旨义,最重要还有心理治疗的因素。它既能让急的人慢下来,又能让满不在乎的人正确认知疾病的常识和风险,对治疗有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

通过面对面“上课”(聊天),医生能够了解病人得病后的身体觉知、思想、想法、担忧、疑虑、困惑、生活习惯等等;能够营造一种融洽的谈话氛围,起到调整病人心理,缓解病人焦虑,打消病人恐惧心理的作用;能够使得病人在一种相对平和的心境下,获知自身病情的发生、发展过程和转归(结果);并最终促成医生为病人制订出一对一的个性化、精准化诊疗方案。

为了上好这“第一堂课”,李晋生甚至还会动员那些进行电话咨询的肿瘤患者及家属,嘱咐家属一定要带着患者本人过来,跟医生作面对面交流。

作为一名肿瘤科医生,给癌友治病,李晋生给自己制订了三个目标:一是可治愈的尽力去治愈;二是中晚期病人,积极探索综合治疗的方案,达到长期生存;三是不能治愈的,尽量减轻痛苦,延长生命。这些年,靠着过硬的医技,经他治疗达成这三个目标的肿瘤患者不计其数,李晋生收获的锦旗也不计其数。在患者心目中,他已然成为他们的一座“靠山”。

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和个人体会,李晋生给出肿瘤患者三个“忠告”:一是找一家值得信任的医院;二是找一个值得信任的医生;三是听医生的话,尽量按照医生的建议和方案接受规范治疗。这样,疾病的转归(结果)一般不会与预期产生很大偏差,甚至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奇迹。

医师节快到了,李晋生还是一如往常地忙碌。他的爱人、同为医护工作者的翟艳华说:“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但我还是有一点小私心:就是希望我们家老李能够不要那么忙碌,能够多为自己的身体考虑一点,有时间就多休息休息。毕竟,他还是一名癌症病人。”(吴希莲

[编辑:彭欣]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微信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头条号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202100287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