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晋城讯 自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高平市马村镇坚持党建引领,聚焦民生实事,持续推出民生重点项目,回应群众诉求。巧妙运用“望闻问切”四诊法,摸清病灶,补齐短板,强化治理,以“实招”见“实效”,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念好望字诀,一线调研“看实情”。镇村两级干部在镇辖区的18个村、2个社区,广泛开展入户大走访行动,深入田间地头,观全局、望民情、看现状,深入查找群众反映的代表性、普遍性问题,为分析研判、协调解决提供科学依据。
念好闻字诀,田间地头“听诉求”。各村党组织书记带头,两委干部、包村干部、广大党员积极参与,通过实地走访、集体座谈、民意调查等方式,最大限度汇聚民声民意。镇村两级干部共计走访5860户,填写调查汇总表1758份,充分征集意见建议,为民生实事的决策部署提供有力支撑。
念好问字诀,问计于民“知民意”。积极鼓励广大群众建言献策、贡献力量,全镇共征集意见建议2450条。西周村坚持“群众提出、共同商议、共同决定、共同实施”的原则,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通过小板凳议事平台,多请群众说,多解百姓事,主动回应群众诉求,积极推动问题解决,真正架起了联系群众的连心桥。
念好切字诀,找准症结“把准脉”。为细细把脉乡村治理的“疑难杂症”,马村镇坚持问题导向,镇村两级在充分征集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认真制定镇村两级9个清单,并根据制定的清单,深入查摆问题,严格按照规定标准,根据不同问题主体,分别制定问题清单,整改清单。
办好实事解五难,对症下药见实效。马村镇通过充分的“望”民情、“闻”民声、“问”民意,为提升治理能力、服务能力,开出切“症结”的“良方”,确定镇级15项重点工程,村级75项重点工程,包括巴马路改扩建、饮马河综合治理、西部水源饮水工程、群众反馈的路面破损、下水管网老化、基础设施陈旧等民生热点问题,进行逐一破解,“对症下药”“根除病灶”,全力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一是基础设施大变样。镇村道路提升改造。打通了幸福路,改造了和谐路,扩建了巴马路,提升了镇区路,实施了张家庄、杨界线等道路改造工程。截止目前,各村提升改造农村道路共计3万余米,群众出行更加便捷。筑牢服务主阵地。全镇20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全面提档升级,高效的便民服务、多样的活动场所、完善的办理机制,实现了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双提升,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污水改造惠民生。今年,全镇 7个村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ppp项目列入重点项目任务。目前 3个村已完成治理工程。项目完成后,将有效提升污水收集及处理效率,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二是人居环境大整治。大力推进“散乱污”和物料堆场专项整治,聚焦“散乱污”企业、露天沙场、土堆、石碓等重点区域,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全面摸清底数。各村(社区)制定整治清单,分类建立台账,推进整治行动有序、高效开展。截止目前,全镇已清理散乱污场所67个,粉刷墙面28275平方,统一更换标识标牌,管线入地,截至目前共更换牌匾93块,整治面积1200余平方米,以美丽乡村“颜值”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三是民生福祉大改善。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免费开放9座公厕,群众生活更加便捷。更新健身器材,大周村、崛山村、古寨村、东宅村对老旧破损健身器材进行更换,目前已全部投入使用,进一步满足了群众多元化的健身需求。实施夜间亮化工程,镇区装点了中轴线四个门楼的亮化设施,维修了南马线的破损路灯,更换了南内环的太阳能板,各村安装维修路灯1000余盏,群众生活的“夜经济”“烟火气”更有品质。解决供暖问题。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彻底解决了困扰多年的集中供暖热源问题,受到了群众高度点赞,民生短板更加完善。
四是集体经济大发展。不断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路径。东周村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方式,成立了古纂兴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积极引进紫薯种植项目,用实际行动破解了困惑东周村多年的农业园区遗留问题和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预计每亩产值能达到4000斤,预计每亩收益6400元,解决就业岗位60到80多个。沟头村利用空闲地发展第三产业,为集体增收30余万元;永安村依托驻地煤矿,最大限度盘活土地资源,增加集体收入150余万元。目前,全镇18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均达到10万元以上,其中100万元以上的村6个。为盘活集体资产,加强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全力推进农村合同兑现,积极开展“清化收”专项行动,全镇共整改合同92份,挽回损失金额530万元。为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五是文化生活大提升。修建了赵輖主题公园、全民健身场,修缮了御马广场,为群众休闲娱乐提供活动场所。唐西村对村级舞台进行修缮提升,依托崭新的舞台,精心谋划推出一系列文艺活动,极大丰富了党员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古寨村精心打造法治文化广场,通过法治石刻、法治典故立牌、法治长廊等形式,让群众在休闲娱乐的同时,近距离领略法治文化、感受法治精神、培养法治意识。此外,马村镇还积极组织农家书屋管理员和志愿者,在全镇推广晋城农家书屋数字化平台和APP的使用,引领数字阅读新风尚,打通了农家书屋文化资源输送的“最后一公里”。(张敏 杨浩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