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市建宁乡建南村:多点突破蹚新路 跑出增收加速度

黄河新闻网晋城讯 高平市建宁乡建南村是建宁乡人口最多的行政村,翠屏山、遇仙山两山环绕,东大河一河环村,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擦村而过,全村现有农户999户,常住人口约2900人,耕地3099亩。近年来,建南村坚持党建引领,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求突破,三年见成效”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精准施策,2021年底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蹚出了一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路子。

光伏产业稳步增收。建南村原是一个纯农业村庄,上无产业、下无资源,是名副其实的集体经济薄弱村。2017年,在建宁乡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经过充分调研,建南村实施了“村集体光伏电站项目”破零攻坚工程,采取乡政府补助、村集体自筹的方式,建设了40千瓦村级分布式光伏电站。光伏发电具有清洁低碳、风险低、可持续等优势,符合“双碳”要求;该项目当年即通过验收、并网发电,不仅可满足村集体用电需求,还以每年稳定3-4万元的态势,稳固实现了村集体收入增收。

产业联动提质增效。集体经济只是破零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发展壮大、巩固加零。建南村以产业振兴为目标,实施了引进龙头、本土发展两手抓策略。在引进龙头方面,建南村瞄准养殖、种植两大产业,加大与凯永集团、农耕文化园等龙头企业的合作帮扶力度,完善村集体与村民利益联结机制,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汇聚合力、提质增效。2017年,建南村流转土地800余亩,引进山西凯永集团,新上40万头晋汾白猪养殖项目,该项目在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同时,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8万余元。2020年,依托太行一号风景道,建南村与农耕文化园合作流转土地1500余亩,成立黄梨专业合作社,培育黄梨主导产业,发展黄梨及小杂粮种植,拓宽集体增收路径,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5万元,并成为带动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在本土发展方面,建南村积极鼓励村内有想法、有能力的人干事创业,用最宽松的环境助推本地企业开工建设。如今,高平市宏瑞建材有限公司、实秋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本地企业纷纷落地,成为建南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力量,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3万余元收入,成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重要补充。下一步,建南村党支部还将与供销社合作,全面推进农业生产托管,解决村民务工与务农的矛盾,有效破解“谁来种地”“怎样种地”“如何把地种好”等难题,通过积少成多的规模化为村集体带来收益。

农旅融合未来可期。建南村是国家传统村落,国保济渎庙、省保千佛碑、市保智积寺、明清古建一条街、独具建安古镇遗风的建安西阁、一大批古院民宅和祠堂等均保存完好,文物遗存众多。如何恢复特色古建、营造乡土味道,打造特色休闲康养乡村?这是建南村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建南村壮大集体经济必须攻克的难题。建南村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2018年,争取上级资金800万元,对国保单位济渎庙进行了全面修缮;2019年,村级自筹资金200万元,对市保单位智积寺进行维修;2020年,争取上级资金400万元,打通了济渎庙与太行一号风景道连接线,配套修建了车位、公厕等设施;2021年,争取上级资金200万元,启动明清古街立面改造项目。在对古建本身进行修葺完善的同时,建南村还注重挖掘内在传统文化,举办了济渎庙祭祀祈福活动,挖掘出郭东、申良等历史名人背后的故事,自编自演了情景剧《状元谢师》……建南人的不懈努力和创新,赋予了文物古建和民宅大院新的文化内涵和生命,坚定了建南村村民的文化自信,也激发了本土乡民的自豪感和进取心。接下来,建南村将锚定美丽乡村建设,将富有传统古村落风格的基础设施、翠屏山林区绿化、济渎庙两旁观光采摘园等项目做精做细,促进农林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出壮大集体经济的新“增长点”。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建南村的集体经济从弱到强,实现了持续向好、多点开花,村民的生活也随之越来越有奔头,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画卷正在该村徐徐展开。(李秀艳)

[编辑:彭欣]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微信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头条号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202100287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