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晋城市第3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郭艳飞在山西医科大附属医院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这份珍贵的“生命种子”,将为一名素不相识的患者带去希望。
今年37岁的郭艳飞,是晋城高速公路云台山隧道(沁水西高速)管理站一名普通管理员。2023年3月献血时,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填写了《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同意书》,并留下10ml血样,成为中华骨髓库的捐献志愿者。2024年7月,他接到了信息核实回访电话,2024年10月就接到了初筛配型成功的通知。
造血干细胞捐献非亲属之间配型的成功率只有十万分之几,而在这么小的概率中竟能配对成功,这让郭艳飞既惊喜又激动,毫不犹豫地同意了。经过初筛和高分,郭艳飞完全符合造血干细胞捐献标准。郭艳飞说:“我了解过,非血缘造血干细胞适配概率非常低,能配型成功是难得的缘分,而且造血干细胞可以自我更新和再生,对身体健康没什么影响。”在随后的日子里,郭艳飞积极配合工作人员做好捐献的流程工作。虽然隧道管理工作比较忙比较累,但他还是努力调整自己的作息,包括锻炼减重、增加营养,以确保最佳的状态迎接捐献。
2月13日,在沁水县红十字三献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县医院高压氧科裴丽娜的陪同下,郭艳飞前往山西医科大附属医院,踏上他的使命之旅。在这里,他每天要进行抽血检查,早晚需要注射造血干细胞动员剂。第二天上午,郭艳飞打完第一针后,发信息给三献志愿服务队队长柳亚军,说:“动员剂注射以后肌肉有点酸痛的,其他无感。”采集当天,经过4个小时的采集,郭艳飞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被成功提取,并立即转运。他将用自己的造血干细胞,为一个陌生的生命带去希望。
郭艳飞的善举并非个例。2017年至今,在沁水县红十字三献志愿服务队广大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大家积极响应号召,踊跃参与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等公益活动,已有6例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者,郭艳飞此次捐献是沁水县的第7例。他们将“红十字”精神镌刻于心,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大爱无疆”的精神内涵,这就是志愿者的使命,更是志愿团队的荣光。(记者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