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社区)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是基层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之一。“强监督促基层治理提升”专项工作开展以来,晋城市城区农业农村局通过打造和依托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和智慧农经综合平台,积极探索村(社区)“三资”管理规范化和收益最大化,不断释放基层治理效能,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奔着问题治 点题“忧心事”
城区地处晋城市核心区域,据统计,城区村(社区)可经营性资产占全市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的三分之一,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但受村(社区)市场化运营能力偏弱的影响,村级集体经营性资产收益率较低。“如何适应城市发展进程?怎样盘活村(社区)闲置的土地、农房、宅基地等资源资产?如何均衡多元化经营主体和外来人口对用地、用房日益增长的需求?”这件“忧心事”成了制约城区基层发展的一道难题。
早在2019年,城区就已完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但在大规模资产运行机制上仍有很多瓶颈亟需破解,改革之后,集体资产在管理制度、流转体制、运营机制等方面虽然已有制度约束,但在运营上、执行上仍存在过程不透明、监督不完备等问题,导致集体资产处置不公开不透明,由此也存在着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多发的风险隐患。
点题整治,关键在“点”。专项工作开展以来,城区组建由农业农村局牵头,自然资源、住建等11个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专班,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入户、与群众面对面交流,认真听取群众“所需所感”,找准问题症结,列出问题清单。
清源疏堵通 盯牢问题“治”
集体经济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只有看住管好,才能用之于民、取信于民。针对少数基层党组织在村(社区)集体资产租赁领域存在租金明显偏低、租期明显偏长、租金长年欠缴、租赁程序不规范、收取租金不入账、违规减免租金等问题,城区以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作为突破口,先行先试,探索集体经济运营新路径。
通过平台对城区范围内集体所有的租赁到期场院实行交易,价高者得,所有过程公开透明,所有步骤依规依纪,所有交易合法合规。具体流程是村(社区)通过“四议两公开”的程序提出集体土地、房屋使用权流转交易申请,镇(街道)组织审核小组进行立项预审通过后,提交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审核,审核通过后在官方交易网站发布信息公开招租,接受市场主体报名交易,成交并签订合同后,在三日内完成资金结算。这样的程序既节约双方时间,也有效防止基层小微权力“跑冒滴漏”。
交易平台的建设,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财产性收入,推动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为了推动基层治理能力持续提升,今年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已升级成为城区智慧农经综合平台,将各社区的所有租赁合同全部录入,系统管理。以前的“抽屉合同”全部晒在平台,还了干部清白,给了群众明白。
扣紧清廉弦 把好“监督关”
点题整治不能仅靠一方力量,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的审核步骤坚持“一把尺子量长短”,整合环保、住建、农经、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一一认证,对不符合环保、安全等要求的企业或个人无法租赁,信誉度不高的社会主体不能参与交易。另外,为从根源上杜绝权责不清等矛盾纠纷,还为交易双方提供规范的合同模板,避免了很多潜在隐患,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不仅如此,在城区智慧农经综合平台上,三资系统、产权交易、大数据分析、银农直连、产改系统、村民委员会……不同的管理板块已将村(社区)“三资”管理连成闭环。从办公设备到桌椅板凳都进行了编码,资源底数更清晰;村(社区)的大小公有场院房屋全部记录在案,资金保障更安全;每笔账务凭证都确保留痕,大额资金、记账进度、资金赤字全部设置平台预警,资金监管更加有效。这些改变不仅为村级组织和村(社区)干部行使权力定下“边界”,也活化了农村资源资产权能,实现了资源资产高效配置增值,促进了基层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南街街道金华社区的商铺,6月9日提交申请报名,不到一周就完成交易;圪塔社区670平方米的停车场,原先一年的租金为2万5千元,经过6人116次的竞价,最终成交租金涨到13万;庞圪塔社区集体街面房租赁金额从每年5万元增到54万元,涨幅近十倍……截止2023年10月31日,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线上挂牌2768笔,成交2008笔,成交额9449万元,为集体增收2048万元,增收比例达到27.6%,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成效和社会反响。
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的建设是“强监督促基层治理提升”专项工作的成果之一。下一步,城区农业农村局将继续不断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制度机制建设,及时扩大交易品种,提高交易质量,持续拓展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新路径、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新空间,力争为全省基层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提供更多的城区模式、城区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