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清廉晋城】李天瑞:党叫干啥就干啥

李天瑞(1924—1990年),山西省高平人,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随军南下,历任福建省福鼎县委书记、宁德地委书记等职。1990年3月在下基层考察中因公殉职。

李天瑞15岁离开家乡参加革命,他一生十分注重加强党性修养。严格要求家属子女,注重涵养家风家教,为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卓著贡献。李天瑞去世后,子女们总结了父亲为官一生的优良品格:“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严以律己,不谋私权;廉洁奉公,两袖清风;忘我工作,勤政为民”。

李天瑞公私分明,两袖清风。在他看来,“廉洁是领导干部最基本的道德操守,不属于自己的,一分钱、一根线都不能要。”1960年,福鼎脱胎漆器厂新产品出厂后,厂里给县委领导每人送了一套脱胎茶具,他坚决不予接受。直到后来,厂家说这是放在办公室做宣传品用的,他才留了下来。他调离福鼎后,原物仍放在办公室里。福鼎塑料厂曾因原材料困难,几乎停产,李天瑞想方设法为厂里解决了所需原材料。后来他去塑料厂时,厂里为表谢意送了一压模箱交秘书带回,他发现后严肃批评说:“解决问题,是我应尽的责任,怎么能收人家的礼品?”当即命秘书将箱子退回。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李天瑞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改革开放后生活条件好了,但他平时吃的还是粗饭淡菜,直至去世前,他仍然穿的是上世纪70代的的确良衣。他的住宅就更简陋了,厨房四周的墙壁被烟熏得漆黑一团,爱人想叫人粉刷一下,但是他坚决不同意。

李天瑞严于律己,从不特殊,连配用的小车他都不让家属子女沾边。在屏南工作时,他爱人在福州住院做手术,这期间他乘县委的小车带子女到福州医院探望,还给公家付了车钱。爱人出院时,他是搭乘物资局去福州的大货车把爱人接了回来。李天瑞平时患病后,总是步行到医院看病,从不打电话派公车。待其调任福建省人大常委会专职委员后,仍然不顾年迈,积极参加基层调研,几次婉言谢绝专车接送。

李天瑞在调离林区屏南时,爱人想买点木材做家具,他立马制止道:“我是县委书记,这样做影响不好,一根木材也不能带。”临走时他还站在拉家具杂物的汽车旁亲自监督,只怕有人帮了倒忙。待搬到宁德地委机关宿舍后,他的客厅内空荡荡的,连一条坐凳都没有。

“服从组织分配,党叫干啥就干啥。”这是李天瑞一生始终不渝坚持的原则。“十年动乱”中他遭到残酷斗争,身体也垮了下来。1970年,李天瑞恢复工作后,本来可以回省城安排工作,然而,当接到组织要他到闽东水电站工程工作的通知后,李天瑞二话没说,就直奔一线,与五千名民工同甘共苦,不分昼夜地战斗在工地上。在电站大坝合拢的紧要关头,正赶上雨汛,台风暴雨随时可能到来。李天瑞站在工地的主席台上,面对数千建设者作了鼓舞人心的动员报告,要求大家在雨汛到来之前一起努力,苦干、实干,抢时间、保质量,快马加鞭,短时间拿下大坝合拢工程。就是这个充满进军号角的报告,干群上下齐心协力,没日没夜,在很短时间里就传来了大坝合拢的捷报。大家每当说起这位电站总指挥,总是赞不绝口地说:“我们常常看到他在民工堆里。”

他既是一位实干家,又是一位能征善战的总指挥。

闽东水电站建成后,李天瑞又被组织上调往贫困县屏南工作。那里山高水冷,可他却认为,条件好的地方可以不去,到贫困山区则应坚决服从。当时他正患有严重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肾炎。喘了就喝杯热开水,吃上几粒止喘药,一直带病坚持工作,为改变当地的贫穷落后面貌而忘我工作。

李天瑞对党的宗旨至高无上,对工作忠心耿耿,对子女更是要求严格,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他经常教育子女要有组织观念,要有顾全大局的党性原则,这些优良作风深深影响和感染着他的子女们。李天瑞任宁德地委书记时,外甥女因高考落榜,千里迢迢从山西来投靠他,想让他帮助解决就业问题。当时许多人认为给外甥女安排个工作也没什么,可是李天瑞认为绝不能违反国家政策,最后外甥女被他劝回山西。

1985年,李天瑞夫妇即将离开宁德到省城福州安家,女儿李平想让父亲带他们一家到福州工作。但是李天瑞认为,进省城是要户口指标的,不能给组织添麻烦,坚持说服女儿扎根宁德。后来,李平因单位不景气,想通过父亲调个单位,父亲也没同意。不只是李平,李天瑞也没有让其他4个子女享有任何特殊照顾。

李天瑞调任福建省人大常委会专职委员后,一直积极参加顾问团活动。1990年3月,他去福鼎这个曾经工作8年之久的地方考察,不顾年迈,不顾病症,马不停蹄考察四天后,由于劳累过度,终于倒在了考察工作的岗位上,不幸病发因公殉职。李天瑞在五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奋斗到最后一息,贡献出自己的毕生精力。

析事悟理

“官再大也是人民公仆。我不是什么大官,我只是一个生产队长。共产党员任何时候都要服从组织安排,党叫干啥就干啥。”这样质朴的话语,出自党和人民的好儿子李天瑞之口。“党叫干啥就干啥”,李天瑞兢兢业业做事,老老实实做人的个人品格,为我们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树立了一盏指路灯。

[编辑:彭欣]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微信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头条号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202100287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