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爱翔:“一根银针”成就名医杏林路

黄河新闻网晋城讯 在中医界,提起晋城大医院康复科针灸主任医师魏爱翔的名字,很多人都不陌生。一根银针,救死扶伤,一颗医者父母心,让就诊者对中医有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对生命有更多的敬畏与尊重。

魏爱翔不仅是中国针灸学会会员、山西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山西省针灸学会脑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委员、晋城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晋城市疼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还是晋城市针灸技术交流发起人。

一则故事牵出一个梦想

魏爱翔出生在高平一个贫瘠的小山村,父母常年田间劳作,顾不上照顾她,奶奶的怀抱就是她的摇篮,奶奶的故事就是她的人生启蒙。

有一次魏爱翔中暑晕倒了,邻居喊来村里的医生,没想到一根银针在人中扎下去,立刻好转。她好奇地看着医生,想用小手去摸摸那根银针。奶奶说:“别动医生的东西。”没想到医生说:“不怕,你看看吧。”看着眼前这个鹤发童颜的老中医,魏爱翔对中医,尤其是对银针充满了好奇。老中医对她说:“可别小看这根针,很神奇。古时候有个中医看到有人昏厥几天几夜水米不进,家人也都准备后事了,没想到他过去一针救命。这个人就是咱高平人,叫王叔和。”一个故事在魏爱翔的心中种下了“治病救命”的种子。她记住了“王叔和”这个乡贤的名字,也记住了“一根银针可以救命”。

稍微懂事后,她喜欢上看《山西民间故事》,只要是和中医有关的她都喜欢看。对中医既崇拜又好奇。浓厚的兴趣驱使她走向继承和弘扬中医之路。高考结束,当大家迷茫,在考虑报什么学校,什么专业的时候,她已经意志笃定地选择了山西中医学院中医系。从此,兴趣和爱好成了职业,治病救人的心愿得以实现。

一颗爱心决定一个志向

魏爱翔的专业是中医学,毕业后分配在晋煤集团凤凰山矿,从事着中医方面的工作,然而2008年调到晋城大医院后不久,一个小男孩的遭遇让她对学透针灸有了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那是个十几岁的男孩子,患上了运动神经元病,魏爱翔觉得她有信心给男孩子治好,但男孩子的父母却不放心,选择了北京上海的大医院。由于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造成男孩子终生四肢无力和行动障碍。很惋惜,很遗憾,魏爱翔觉得更多是深深的自责。如果医治及时,几年后那个男孩子也该活蹦乱跳地在大学校园里打篮球了。

那之后,魏爱翔暗暗发誓,自己的医术医德要做到最好,不能让病人花冤枉钱,不能让患者耽误最佳治疗时间。为此,她不断外出学习提升,不断进修完善自我,不但向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学习,也向民间名医学习。经过多年的积累思考与揣摩,医术从量的渐变,到了质的飞跃。她的胳膊经常被自己扎的星星点点,爱人心疼她,舍不得。但是她说:“古代名医练手都是从自己开始的。华佗拿刀扎自己,才有了麻沸散。没有好的技术,怎么能干好这一行呢?”她想起小时候听过的乡贤魏晋名医“王叔和”,不仅研读他的医书,还找到他整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觉得作为中医传承人,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更要有荣誉感。她三十年从医的最大乐趣,就是不断突破自我,挑战极限,无数的疑难杂症被治愈,是她最开心的事。

她想起一个52岁的女患者,宫颈癌摘除术后,出现了尿潴留,走遍了多家医院,均诊断为神经源性膀胱、神经源性直肠,每天带着尿袋子,大便靠家里人抠,病人产生了严重的心里障碍,自卑心极强。医院建议膀胱造瘘,终生要带一个尿袋子,患者及家属从心理和身体上都不能接受,经别人推荐,找到晋城大医院康复科,魏爱翔首先给病人及家属详细得做了心里疏导,告诉他们可以尝试通过针灸治疗拔掉尿管,最终解决了羞于见人的难题。她至今记得那一家人感激的泪水和幸福的笑容。

一个65岁的男患者,因车祸后多处骨折,意识障碍,精神极度紧张,右侧尺、桡神经重度损伤,引起垂腕、垂指功能障碍,患者对生活失去信心,多次欲寻短见,在魏爱翔精心治疗半年后,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回归了家庭,回归了社会,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在他的眼中“康复科主任医师魏爱翔大夫,就是天上派下的神仙,来治病救人的。”

还有一个35岁的女患者,耳周带状疱疹,(水泡性)红肿疼痛难忍,彻夜无眠,听力明显下降,为了治疗方便,大夫建议剃光头发,患者极其苦恼,通过火针、拔罐、放血、毫针围刺等综合治疗一个月后,症状基本消失,患者微笑得竖起大拇指,直夸“魏爱翔主任医师了不起!”魏爱翔感恩患者的认可和溢美之词,她牢记古训,尤其喜欢药王孙思邈的一句“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位唐代的医学家是她最敬重的古今名医之一。

一本书呼唤一种希望

两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神医扁鹊就有“上医”“中医”和“下医”之说。魏爱翔从小就立志要做一个“上医”。现在的人生活越来越不规律,习惯越来越不好,亚健康越来越普遍,这是她不愿意看到的,她开始像同行刘力红那样《思考中医》,也开始像曲黎敏那样《从头到脚说健康》。她有一根银针,可以救死扶伤,但她更希望人们没病。俗话说,“医者父母心”,医生“开的是药,医的是心。”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病人心理,她自学了《病患心理学》《传统文化与中医》,重读《黄帝内经》,熟读《道德经》。来就医者,真有病她会医治。但更会劝说“少饮酒,少抽烟,多喝水;少看手机,多看书。书,是最好的营养品。”更会劝就医者要生活规律,没有健康,一切都是零。

有一个患者不到四十岁,因中风口眼歪斜,几次想自杀,魏爱翔每次治疗都会和他聊天,开导他。她翻阅国学大师南怀瑾的书,看到避免自杀的12个字:“大千世界,无挂无碍。自来自去,自由自在。要生便生,莫找替代。”不论是否灵验,她都要试试,患者被她感动,积极配合,最后痊愈出院。

还有一个年轻人不到三十岁,却看上去非常显老。了解到他经常熬夜,看一些不良的书或者短视频。魏爱翔给他推荐刘墉的《萤窗小语》、林清玄的《走向光明的所在》。“书能养人”此话不虚。几年后再见到那个患者,整个精神状态都不一样了。

从医30年,魏爱翔通过针药并用治愈治疗过的病人数以万计,收到的锦旗和感谢信不计其数。当路上碰到曾经的患者或者家属投来感谢的目光时,她总是微笑地回应。当别人用尊重和崇拜的眼神看她的时候,她总是谦虚地说:“和古代名医相比,还差很远。”

魏爱翔感谢童年的一次经历,一个故事,更感谢当年为她讲中医故事的那位老人。在中医逐渐被全世界接纳的今天,她渴望为中医事业出力。让不了解中医,或者对中医有误解的人,重新了解中医,尊重中医,了解生命,敬畏生命!(师一)

[编辑:彭欣]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微信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头条号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202100287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