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泰交(1651-1706),字公孚,号洎谷,清康熙年间阳城虎谷里(今屯城村)人。明末名臣张慎言的侄孙。康熙二十一年进士。初官云南太和知县,累迁浙江巡抚,为官廉洁,所至有声。精通《春秋》。留有文集《受祜堂集》12卷。
洁清之守 明敏之才
张泰交生于清顺治八年(1651)四月,八岁学读《三字经》,十岁学读《论语》,十一岁学写文章,十二岁赴县试,文章受到县令潘鼎元赞赏,邑中人士争相传阅。十四岁时,家里靠卖田还贷已无法维持生活。他不得不辍学,白天去打柴、种地、代父教授生徒,晚上燃柴照明读书。十八岁,其母范氏为其娶妻。婚后不久,其父客死他乡。当时其家大小八口,弟妹年幼,生活无着,泰交只得废学,“恳仲叔请于其东翁为负贩”。冬日无事,就随伯兄泰阶读书,夜晚常读至四更始眠。二十岁时,泰交季考得第一。此时,河南延津人张都甫莅任县令,他认为张泰交是个不可多得的奇才,就亲自教他学习《春秋》。二十一岁时,郡县考录童子,泰交县试得第一,后在泽州阳阿教私塾。三十一岁考中举人,三十二岁考中进士,候选县令。
张泰交在家听候吏部选用,一候就是五年。康熙二十七年(1688),他才入京赴吏部应选。次年二月选任云南太和知县。亲友都以处地偏僻路途遥远为他担心,他却说:“余性迂疏,僻远或可藏拙……报国之谓,何而郁郁乎!”原在阳城作县令的张都甫,当时已为京官,闻言感叹道:“子作令何难,但虑长途资斧不给耳!”于是慷慨解囊,赠送五十两银子给他做路费。
经过一百零八天的艰难跋涉,张泰交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十二月初八到达云南太和县。太和是大理府近郊的下属县,当时平定三藩的战争结束不久,县城之中兵九民一,将卒个个骄横凶悍,巧取豪夺,肆意妄为。张泰交初入县城,就整治了两名士兵和一名客民,此后,骄将悍卒才稍有收敛。其后一年,他设牢房,建仓厫,鼎新革故。岁当二年考评,府署称他“洁清之守,明敏之才”,道宪赞他“才守兼优,宽严并济,诚邑令中之铮铮者”。
张泰交到任后立下规矩,不得随意征用民夫,更不许强买强卖。针对兵住民房的现象,他请求提督,选空地修建营房,改变了军民杂处、男女混居的状况。康熙三十一年(1692)人丁编审,他又废除收取“心红钱”的陋例,六十岁以上及残疾之人,一律从编制中除去。康熙三十二年(1693),他又为太和县募资修建学宫,建义学,并为义学置田产,以便以租养学。太和县原有普济会,为穷困孤寡无力丧葬的人施棺掩骼。为支持这项义举,张泰交又为增置义田,并勒碑城隍庙,以告后人。当时县城六座城楼大都倾圮塌毁,张泰交又募资补修,并续修了《大理府志》。
康熙三十三年(1694),张泰交被道台、总督推荐保举调任京官。五月初三他出城上路,太和县男女老幼塞道号泣,就连城中的营兵也都前来送行。离别太和,到达省城辞谢上台,正遇上连绵阴雨,闰六月初三才离开云南。告别省城时,张泰交写下一首五言律诗,诗云:羁愁兼苦雨,出郭喜初晴。气爽舒眉阔,风清拂袖轻。倦云归故岫,暖树出新莺。归路马蹄疾,何妨万里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其中既有即将回归故里的喜悦,也有对五年治理太和政绩卓异、好评如潮的喜悦。
公可生明 严以察弊
七月底,张泰交到达京城,十二月蒙恩授御史,补广西道,协理山西道事、江南道事。康熙三十五年(1696),张泰交巡视北城,他和同事约定,凡有呈状一律于衙门公收,接收后当堂批发盖印挂号,然后交给各司坊官,杜绝了当地多年私收呈状的弊端。他的凛然正气,让那些权贵豪强不敢再违背法律恣意妄为。
康熙三十六年(1697)六月,张泰交掌山东道事。到任第二年,山东发生饥荒,泰安州尤其严重。张泰交上疏《山左饥民乏食急请圣恩抚恤以免流离事》,并且在上疏中弹劾那位巡抚李某道:“泰安饥荒至此,乃不为民请命,反欲挹兹注彼,则此方赤子欲求下情上达于圣明之前,终无望矣”。皇上看了他的奏疏,命令户部查办,又派遣贤能司官二人前往泰安州开仓赈济饥民二十八万多人。皇上还特别向九卿发问道:“李某令作巡抚,是为百姓,他既不为百姓,朕用之何为!御史参他,他始具疏报灾……此等巡抚应革否?”康熙帝痛斥“不为百姓”的昏官,就是对张泰交的肯定和称赞。
同年七月,张泰交受命巡视长芦盐政。中国盐政自春秋时期开始,历来基本沿用官营制。清代盐政实行官督商销制。盐商为了扩大或保住自己的“根窝”,每当巡盐御史新到,常常要托人情、送厚礼,贿赂钻营。精明的御史往往乘此机会坐收渔利,赚得盆满钵满。而张泰交却一反常例,人在途中,即发出明令,要求盐商安心办理盐课,承诺“根窝”一年不改。盐政弊绝风清,商人十分拥戴。康熙三十八年(1699),康熙皇帝南巡经过天津,众多商人聚集在运河岸边,向皇上递进民间奏本,请求让张御史再任一年长芦盐政总理。康熙钦点张泰交内升,并当众称赞说:“张泰交着内升,朕南巡来往天津,闻甚好。”巡盐御史内升,以前只有一个郝雪海,张泰交是享此旷典优遇的第二人。
康熙三十九年(1700)三月初九,张泰交同姜昆麓赴畅春苑辞请圣训,皇上召见于澹宁居。三月十九,过了皇上四十七岁华诞,张泰交与姜昆麓启程前往江南。“勉竭驽骀,以图报称”,这是张泰交对皇上的承诺,也是他此后践行的誓言。他在江南学政公堂的梁柱上悬挂一联:公可生明,慎可补拙,总不外认真二字;严以察弊,宽以作人,惟有尽瘁一心。横额为:天威咫尺。这一副联语,就是以上八字誓言的注脚和补充。
就在步步高升之时,张泰交连续病丧了一妻一妾。王命在身,顾不上抚平亡妻之痛,下车伊始,他即马不停蹄,披星戴月,巡视江南各地。创试院,会师生,督科试,阅试卷,夜以继日;察撞骗,核顶冒,严搜检,清违碍,不遗余力。公正严明地完成了江南各地的科举考试。这场考试,共阅试卷三十余万份,四更点名二百二十余次,晚上直至三更乃寝。张泰交绝交游、屏私函,严正以待。累疲伤身,积劳成疾,次年元旦,他即卧病。但是,他还不能卧床静养。江南地大,任务繁重,他必须扶病登舟,继续巡视。这一年,他奉旨特升大理寺卿,诰授光禄大夫提督江南等处学政大理寺卿加五级。
勉竭驽骀 一年三迁
康熙四十一年(1702)正月初,张泰交即得邸报,蒙恩升副都御使,正月二十又得邸报,蒙恩升刑部右侍郎。十二月初八,满汉中堂奏事,皇上评论各省总督、巡抚之后,即对张泰交大加赞扬,说:“若张泰交这样做官清廉,做事又简净,甚是大臣之体。”十二月十九,即授予浙江巡抚之职。张泰交受康熙皇帝青睐,步步高升,竟至一年三次升迁。
康熙四十二年(1703)正月初三,张泰交得到邸报,二十五启程赴浙,二十八即入城上任。当年康熙帝第四次南巡,正月从北京出发,月底已到山东,二月初,张泰交即于浙江总督前往京口迎接圣驾。康熙帝先往江苏,后幸浙江,于三月十五驻跸杭州。康熙四十四年(1705),康熙帝第五次南巡又一次驻跸杭州,张泰交扈驾在侧,皇上赐予他很多恩惠,也和他讲了许多体己话。谈话中,皇上一再肯定他的成绩,说:“天下四个好提督学政,尔为第一。”并且多次称赞他“居官好”,“在江南干得真好”,“三年了,没有一点不好的名声”,告诉他要关心群众疾苦,操练标下之兵,防备地方有警。康熙还征求他对身边上下官员的评价,询问他对国家一些大政方针的意见,张泰交乘机向皇上坦陈了自己不赞成禁止海上贸易的主张。
皇帝南巡去后,张泰交着手会剿海盗,修筑钱塘江堤坝,筑主坝八百九十余丈,子坝八十余丈。为了珍藏皇上钦赐的御书,永记皇上的隆恩,张泰交在故乡家园修建了御书厅,恭恭敬敬地把皇上的墨迹双钩勒石,树立在御书厅内。
康熙四十四年(1705)四月,康熙第五次南巡结束,皇上刚离开杭州,张泰交就病倒了。先是上吐下泻,后续胸膈疼痛,身体瘦损过半。然而他不能静养,不能休息。五六月,他又审核案件,部署安排杭州城消防事宜,八月主持浙江乡试,九月他还视察宁、绍两地海堤冲决受灾情况,并上疏请求赈恤。十月主持武举科考,鹰扬宴上他勉励中式举子为国效力。十月二十五,他大吐不止,命悬一线,不得已,乃疏请归田。十一月初仍扶病录囚,审定要犯。十二月初,内阁中书噶尔泰奉皇命驰驿入署探视,张泰交病重,不能出迎,乃于内署俯伏恭接。康熙四十五年(1706)正月二十五,张泰交还在病榻上耳聆口授处理案牍,及暮便不能语。第二天黎明,便与世长辞。康熙皇帝闻讯悼惜,赐恤超常优厚。
张泰交生于顺治八年(1651)四月十二,卒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正月二十六,享年56岁, 是继于成龙之后山西又一位病逝在任上的深受康熙眷顾的封疆大吏。辞世之后,阳城康熙、雍正两朝大学士陈廷敬、田从典分别为他写了墓志铭和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