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晋城讯 初秋时节,在新颖的村标的指引下走进北庄村,只见在蓝天白云,青山碧树的映衬下,明清风格的古民居错落有致,以及随处可见的施工改造现场都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北庄村正在发生着看得见、摸得着的积极变化……
北庄村位于高平市区东北约5公里处,隶属三甲镇。地势北高南低,古街道呈“月”字形状,旧村地理位置四面偎依丘陵,整个村落环卧其中,宛若聚宝盆地。现村落扩大,境内绿树成荫,岭水环绕,风光旖旎。东面小东仓河、高团公路、207国道,长晋高速公路,纵贯南北,交通十分便利。
北庄村建制年代远不可考,但有人类居住的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其真正繁荣兴盛当属明清时期。北庄村以郭姓为主,据高平县志《郭氏家谱》和有关碑刻记载:郭氏“系出汾阳”,“其先太原人,始祖恩贾于泽之高平,乃后遂籍玉高平。”至明代,郭姓家族兴旺,子孙繁衍,人口剧增,加之它姓先后迁入,村落渐次扩展,名震一方。因此以郭姓为主的民居建筑依势而建,高低错落,左右排列,加之纵横交错的街巷,别具特色的阁楼、庙堂,交相辉映,形成了独特的北庄古村落。
如今的北庄村是“太行一号”旅游公路途经的重要一段,有很好的乡村旅游发展区位优势。该村在2019年6月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是一座活化的古建历史博物馆。近年来,北庄村坚持党建引领,依托其独特历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和区位优势,紧紧抓住晋城市委市政府“打造文旅康养的样板城市”的有利契机,通过整合资源、引入资金,确立了“文旅+康养”双核驱动的发展模式,积极打造文旅康养产业新业态。
近年来,北庄村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积极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体制,推动文化遗产资源由静态保护向活态利用升级,实现保护与利用良性循环,让北庄村珍贵的村落文化得以留下来、活起来。
“作为国家级传统古村落、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为了保护和利用本村历史文化资源,实现其历史价值和生态价值, 2021年初,北庄村通过申请资金、村集体筹资、村民自筹的资金模式,通过招投标,不断推进古村落的修缮工程,有力确保了本村古建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北庄党支部负责人郭晋中说,“不管是村民自筹修缮的陈家大院、东大宅院还是村集体筹资修缮的郭氏一号民居一进三院,进行开展修旧如旧地保护修缮,都力求原汁原味地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时期的乡村原貌及内在的历史文化信息。”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如何建设继承优良传统、体现乡村风貌、具有自身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农村,是一个正待破解的主题,换句话来说,就是“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因此,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北庄村始终在保护古村落传统的整体风貌的前提下,完善本村的基础设施,优化宜居宜游环境,主要包括道路、供排水、电力、通信网络、厕所等方面。结合当地的乡音、方言、农家菜,说书、唱戏、八音会等民俗文化传统,营造古今和谐共处的氛围。让传统村落保护真正的“活”起来,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嘴边的口号。同时支村两委也不断强化对村落的检查管理及日常维护,并积极向村民宣传古村落保护的意义和价值,让当地村民们看到,原来自家世代居住的老房子,看惯了的风景一点都不土,反而是外来游客所珍视的。
傍晚时分,北庄村的房前屋后,三三两两的村民围坐在一起聊天。大家都说:“发展文旅康养产业,让村里的环境变好了,古民居得到保护,村民们更是守着家把钱挣了”。乡村振兴不再是梦想,而是实实在在的成果。
“接下来我们将立足于近些年的民宿热,顺应‘大数据’浪潮,在对村落进行保护的同时大力发展民宿,利用互联网进行宣传,将本村整体打包,资源整合,重点推出休闲度假、农事体验、民俗文化、民俗风情、等旅游产品,把我村打造成为集居民生产生活、休闲体验、购物旅游为一体的民俗文化村。用活用足‘互联网+’,突出文化挖掘、故事整理、包装宣传和策划营销,依托我村独特的自然禀赋、文化资源和区位优势,打造文旅康养美丽乡村新业态。” 北庄党支部负责人郭晋中在提及北庄村的发展时字里行间溢满了自豪。
“目前,正在开展第二期古院落及民房回收置换、改造提升工作。”郭晋中表示,北庄村将依托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区位优势,保存和修缮独特的晋东南民居风格,为未来的文旅康养产业链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全力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传统古村落,让游客进得来、吃得好、住得美、玩得爽、游得乐、留得住,在体验中感受并传承民俗文化,以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闫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