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当前新冠疫情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晋城市各相关职能部门、服务单位和小麦种植大县周密安排、提前部署,坚决打赢夏收“攻坚战”,确保夏粮丰产丰收。
据介绍,今年晋城市小麦种植面积为64万亩左右。“三夏”期间,预计全市将投入联合收割机800余台,其中晋城市自有联合收割机600余台,外地引进调入机车200台左右,机收高峰期集中在6月中旬,小麦机收率将达到98%。
为确保颗粒归仓,晋城市农业农村局提前制定了夏收应急预案,统筹疫情防控和机收作业,开展农机需求调查,提前做好夏收夏种各环节的准备工作;成立了夏收夏种调度指挥部,会同市直有关单位分工做好综合协调、技术指导、农机调度、夏粮收储、道路交通等工作;进一步健全机制保障,对夏收夏种进展情况实行日调度;同时建立了联络员制度,确定了县乡夏收夏种工作联络员,公布夏收服务热线电话,及时受理农民群众在夏收夏种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立问题分级转办交办机制,限时办理办结,切实组织好夏收农机跨区作业。
针对全市小麦种植状况,晋城市农机部门强化机收服务,组织17支机收服务队,成立18支技术维修服务队,在交通要道设立14个机收调配服务站,确保关键时刻能够“调得出、用得上”;加强技术培训,对全市600名农机手开展操作技术、安全教育等培训,并组织做好机具检修等工作;保障机具到位,组织各县(市、区)开展小麦机收作业摸排对接,掌握全市在用联合收割机的数量,制作小麦机收会战图;针对当前疫情形势,晋城市出台《外省机车参加晋城市小麦机收跨区作业防疫检查点检查内容及流程》,并积极同周边地市联系,做好200台联合收割机的调配工作。
开展好服务保障工作是确保颗粒归仓的关键。晋城市气象部门积极做好气象预报服务,方便机手安排作业时间,力争科学调度,促小麦机收任务高效完成。中石化晋城石油分公司全力做好收割机所有柴油资源的进货、配送工作,确保夏收期间加油站油品资源充足供应;开辟“三夏”用油绿色通道,做到农机用油优先加油、随到随加,足量供应,并对所有农机用户提供柴油优惠,最高每升优惠0.4元;所有加油站在夏收作业期间确保24小时油品供应,并送油到“田间地头”,进一步提高作业效率。
泽州县是全市小麦种植大县,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小麦机收工作,该县制定出台了“三夏”农机工作方案和小麦机收应急预案,对全县小麦联合收割机进行摸底登记造册,将现有可用的384台小麦联合收割机逐台落实到村到户,并对操作手进行机收减损和机收安全的现场培训;成立了技术服务队,深入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对小麦联合收割机提供检修和维修保养服务;积极和省市农机主管部门沟通,争取引进省内200台联合收割机到泽州县参加跨区作业,并在主要交通道口设立7个跨区机收接待服务站,对外来机车提供接待服务;依托全县13个农机专业合作社,挑选装备良好,操作水平高的42台联合收割机组成机收应急服务队,随时应对抢收应急任务。
阳城县小麦种植面积占全市小麦种植面积的15%左右。在小麦机收会战中,该县将组织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农机手对小麦联合收割机进行检修和维护保养,目前已完成全县130多台小麦联合收割机的维修保养工作;建立覆盖乡村的机收工作联系机制,以乡镇为单位组织各村开展小麦机收作业对接,每个小麦种植村要确定一名村“两委”干部作为联系人,负责本村小麦机收工作的组织和供需对接,乡镇通过机收工作联系机制,动态跟踪机具是否落实到位,及时协调填补需求缺口;组织全县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农机维修企业成立了5支小麦机收突击分队和5支维修保障分队,在主要交通道口设立了三个小麦机收接待站,确保机具和机收以最佳状态投入小麦机收作业。(刘光 闫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