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棋为媒话康养​——第二届晋城全国职业围棋公开赛预选赛侧记

农历三月的杭州,春意正浓。在中国棋院杭州分院的赛场上,256名职业棋手屏息凝神,指尖轻叩棋盘,清脆的落子声此起彼伏。这里是第二届晋城全国职业围棋公开赛预选赛的现场,也是中国围棋界的一场盛事。

本届大赛由中国围棋协会、省体育局、市政府主办,山西省围棋协会支持,市体育局承办,中国棋院杭州分院、市围棋协会协办,设置预选赛、本赛两个阶段,来自全国各地的256名职业棋手齐聚杭州参加预选赛,创国内同类职业棋赛参赛人数历史新高。

3月31日中午时分,预选赛正式打响。32个组别的赛场内,棋手们对坐于方寸棋盘前,目光如炬。有人托腮沉思,指尖无意识地在棋盘边缘轻点;有人起身踱步,试图从对手的微表情中捕捉破绽……

作为围棋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晋城市已连续举办7届山西(晋城)棋子山国际围棋文化节,成功打造中日韩围棋精英赛、职业围棋混双赛等系列品牌赛事。特别是去年开创性地打造全国首个以城市命名的国家级围棋赛事,为我国围棋事业的创新发展探索出了“城市+围棋”的晋城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除公开组外,在组别设置上增加了女子组和常青组。其中参赛选手年龄最小的不满13岁,而常青组为1985年前出生的棋手,吸引了江铸久九段、芮乃伟九段、陶欣然九段等一众棋坛好手报名参加。“参赛棋手年龄横跨半个多世纪。这种老将带新兵的独特格局,生动阐述了围棋文化生生不息的传承力量。”中国围棋协会副主席孙光明在评价本届晋城公开赛时说道。

按照赛程,预选赛从3月31日持续至4月3日,共分为32个组别,包含27个公开组、4个女子组、1个常青组,每组第一名出线,决出前32名棋手晋级本赛阵容。

“晋城的比赛,总让人感到一种特别的温度。”赛后,参赛棋手汪美成接受采访时感慨。晋城首届赛事中,她在公开组与男棋手同场竞技,而今年的女子组让她倍感珍惜。

4月3日,预选赛第四轮在杭州棋院结束,32名晋级者名单尘埃落定,标志着第二届晋城职业围棋公开赛预选赛圆满落幕。本赛将于今年7月在晋城市举行,32名出线棋手将与上届大赛前4名、等级分排名前26位,以及主办方特邀的两名外卡选手,共计64人对弈太行,展开新一轮角逐。“第一阶段在数字之城杭州举行,第二阶段移师围棋之乡晋城。双城之间展开文化碰撞,架起南北围棋交流的桥梁,谱写双城联动、融合共赢的新篇章。”孙光明表示。

赛事不仅是一场智力博弈,更成为晋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晋城市是“全国围棋之乡”之一,因棋子山的历史文化渊源被广泛认为是“围棋发源地”,同时也拥有丰富的康养资源。近年来,晋城市通过系列高水平高规格赛事的举办,让更多人了解围棋、走进围棋,助推“体育+康养”事业高质量发展。尤其是晋城全国职业围棋公开赛的创办,成功塑造“康养晋城”与围棋文化交相辉映的城市新名片。

不少围棋爱好者纷纷表示,晋城将围棋的“根”与“魂”融入山水,让游客在竞技之外,感受到文化的厚度。这种“赛事+文化体验”的模式,使晋城从单纯的旅游目的地升级为围棋爱好者的“朝圣之地”。

同时,为进一步擦亮“棋源太行 康养晋城”文化品牌,提升“东方古堡 人间晋城 云锦太行 诗画晋城”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赛事期间,晋城市还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康养资源,推出一系列康养旅游活动,吸引游客和围棋爱好者参与。“我们希望通过赛事,让围棋与晋城的山水、历史、康养资源深度融合。”市体育局局长范春俊表示。

“晋城是适合三代同游的地方。”江铸久九段的话语中,既有对山水人文的眷恋,也有对赛事经济的期待:“在这里,老人可静心疗养,孩子能接触传统文化,年轻人则能通过赛事感受竞技激情——这是一座城市的‘全龄化’魅力。”

从杭州到晋城,从预选赛到本赛,这场围棋盛宴不仅展现了竞技的锋芒,更彰显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底气。当围棋遇见晋城,历史传说化作可触可感的文旅场景,体育赛事成为城市发展的活水。离场的棋手们将杭州的春意装进行囊,而晋城的夏日棋局,已在太行山的风声中悄然布阵。正如赛场悬挂的标语所言:“棋源太行康养晋城”。在这黑白交织的天地中,晋城正以从容之姿,走出属于自己的“大棋局”。(窦育瑶)

[编辑:彭欣]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微信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头条号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202100287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