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以红色基因润童心 用本土文化铸忠魂

黄河新闻网晋城讯 近日,高平市以“行走的思政课”为载体,结合本土红色资源与传统文化,组织全市中小学开展形式多样的清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在实践体验中赓续红色血脉、涵养文化自信。活动覆盖全市28个中心校及直属学校,累计开展主题活动300余场,参与师生达5.2万人次,形成“全域联动、多元融合、知行合一”的生动实践格局。

多维实践矩阵,“行走的思政课”走深走实。依托高平丰富的红色资源,各校构建“烈士陵园祭扫+红色基地研学+本土文化体验”的实践教育网络。红色足迹遍丹河。24所学校组织学生赴市烈士陵园、瓦窑头红色教育基地、陆军十七师纪念碑等地开展祭扫活动。米山中心校106名师生徒步至孝义烈士纪念碑,通过“擦拭墓碑、敬献花篮、聆听党史”沉浸式体验革命精神;原村中心校师生走进十七师抗战遗址,以“红领巾讲解员”形式讲述高平兵工故事。跨域联动强辐射。南城中心校联合崔建国故居开展“英雄事迹宣讲”活动,北诗中学组织学生赴北诗烈士陵园开展“重走英雄路”实践;三甲中学全校师生开展清明远足暨祭拜炎帝活动,用双脚丈量希望之路,用双耳聆听炎帝故事,用双眼跨越历史长空,怀着豪情与梦想,伴着自信与坚韧,迈出坚定步代,绽放生命光芒。

深耕主题教育,班队活动激荡精神力量。全市中小学以主题班(队)会、演讲诵读、读书分享等形式深化思想引领。通过思政课堂润心田,高平四中32个班级召开“清明祭英烈 共筑中华魂”主题班会,结合长平之战历史、高平红色人物故事开展研讨;东方红小学73个班级通过“红色家书诵读”“革命故事接龙”等活动,让思政教育入脑入心。

创新特色载体,多维形式赋能教育实效。各校立足实际,打造“课堂+实践+创作”立体化教育模式。一是数字赋能传薪火,高平三中开展“AR云祭扫”活动,学生通过虚拟技术为烈士敬献电子花篮;二是艺术表达铸忠魂,高平七中改编爱国版歌曲《青花》,以班级合唱形式传唱红色精神;建宁中心校开展“手抄报大赛”,学生通过绘画、书法作品展现对革命精神的理解,优秀作品在校园文化长廊集中展览。

全域协同推进,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校校有方案,所有学校结合校情制定特色活动计划,如北城中心校开展“黑板报评比赛”,神农中心校组织“红色读书角”创建。班班有行动,累计开展主题班(队)会1600余场,覆盖率达100%;国旗下演讲、经典诵读等活动成为校园常态。生生有感悟,通过撰写祭扫心得、录制红色音频、参与志愿服务等形式,5.2万名学生提交实践成果,形成“一人一档案”成长记录。

本次活动以“行走”促“思考”,以“体验”促“传承”,将高平的红色历史、非遗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构建起“全域红色育人生态”。下一步,高平市将持续深化“校馆共建”机制,开发“红色研学路线图”,推动思政教育从“书本”走向“大地”,让丹河儿女的红色信仰在新时代焕发更强生命力。(杨霞)

[编辑:彭欣]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微信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头条号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202100287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