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绣活进校园 一针一线绣传承

黄河新闻网晋城讯 非遗进校园是高平市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生动实践。今年春季学期以来,高平市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高平六中开设高平绣活非遗课,让学生们沉浸式学习高平绣活,传承非遗技艺。

高平绣活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古老而精湛的民间手工技艺。高平绣活从类型上分为丝线绣和布贴绣两大类,用色鲜艳,对比强烈,人们喜欢在黑、蓝、红、紫等深色的底上织出绚丽的纹样。花样多是口耳相传,约定俗成,多取材于花卉、果蔬、祥鸟、瑞兽等自然物,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高平六中,每周二下午的高平绣活非遗课妙趣横生,文化韵味十足,吸引了不少学生前来学习高平绣活。

“高平绣活与本地婚丧嫁娶、小孩满月等民间习俗紧密相连……”“这是平针绣,这是锁链绣……”高平市级非遗传承人赵肖林和凤林刺绣厂手艺人赵晋飞耐心地为学生们讲解高平绣活的历史渊源及基础穿针走线技法,并指导学生们动手在布料上穿针引线绣图样。只见学生们个个全神贯注,以布为纸,以针做笔,以线当墨,用巧手勾勒着寓意吉祥的图案,感受着传统非遗的魅力。

高平六中学生王瑾辰说:“学习了高平绣活,不仅让我手指灵活,还锻炼了我的耐心和专注力,很开心。我也喜欢上了这一项非遗技艺。”  

非遗传承人赵肖林说:“刺绣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通过非遗进校园的方式,让学生们了解高平绣活文化,让非遗技艺得到更好地传承。”

在非遗课堂上,师生互相交流,其乐融融。丝线纵横交错,沁润童心。一幅幅绣出的图案,绽放出非遗之美。“非遗进校园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文化的种子,让师生们真切感受到了高平浓厚的非遗底蕴。”高平六中政教处主任崔俟才如是说。

据了解,今年高平市非遗进校园文明实践活动主要以绣活、剪纸、彩灯、面塑、九莲灯、高跷为主要形式,分别开设社团课程,邀请传承人走进校园,传授非遗技艺。授课结束后,还将进行非遗作品成果展示。活动的举办,旨在让全市中小学生认识非遗技艺,学习非遗技艺,共同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来,让非遗在校园中焕发出新的光彩。(李金莎 郭少宇)

[编辑:彭欣]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微信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头条号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202100287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