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州县巴公镇双王庄村:念好“土特产”三字经 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泽州县巴公镇双王庄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立足发展实际,把“土”“特”“产”紧密结合起来,串珠成链、落地生金,全面助力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从“土”字上作文章,全面激活本地资源

双王庄村背靠大美莒山,历史悠久,村内有战国名相蔺相如衣冠冢。村支部首先从土地上作文章,利用本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打造了集农业、休闲、文化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

农家小院增收入。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成“相如小院”农家乐,村集体负责基础设施建设,农户负责生产经营,收益按照2:8比例由村集体与村民进行分配,促进村民年增收5万余元,增加集体经营性收入3万余元。

观光休闲激活力。着力把田园变乐园,村庄变景区,先后种植樱桃树、桃树、杏树等1500余株,并配套种植杨树30余亩,雪松、蜀快、樱花、柏树等4000余株,连翘5000余株,吸引各地游客前来观光采摘旅游,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6万元。

文化熏陶易风俗。以传统文化为主线,突出“孝和”传统文化、家风家训等道德教育,在村主路建立起500多米的村风村训“文化墙”,内容包括移风易俗、家规家训、村规民约等,通过图文并茂、潜移默化的方式,逐步改变村民生活习惯,成为村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从“特”字上找突破,持续扩大发展优势

巴公大葱是山西省早期四大土特产之一,拥有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品质享誉省内外。为进一步念好“大葱”致富经、抓住发展机遇,双王庄村党支部积极探索“六村联建、抱团发展”模式,持续推动万亩大葱产业园项目建设。

支部领办聚合力。双王庄村党支部联合巴东片的坡头村、东板桥村、西板桥村、北板桥村和渠头村党组织,集体筹资注册“晋城巴公葱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巴公镇葱业产业联盟党委,并由葱业产业党委牵头,鼓励引导6个村村民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有序流转土地2000余亩,推动大葱产业园建设驶上快车道。

创新模式保产销。按照“本土深耕、以工促农”的销售思路,通过联络驻地企业、投身本土电商等手段,先签订单、再定产量,确保大葱产得出、卖得掉,农民和集体真正得实惠。探索构建了“一葱分三品,同葱不同价”的销售模式,经测算,根据大葱的不同品质通过差异化途径对外销售,逐步实现“产出好质量、创出好品牌、卖出好价钱”目标,2024年实现订单80万斤。

抱团发展共致富。在带领村民致富方面,将亩产4500斤划为基础线,标准以上每增收百斤,群众可分红5%,充分调动农户参与村庄发展的积极性,吸纳周边村庄30余名大葱种植能手就业,引领10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实现人均增收1000元。在增加集体收入方面,葱业公司每年从收益中拿出10%用于集体分红,各村根据种植面积按量分红,村均增收达10万元,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壮大提质、农民增收致富同频共振。

从“产”字上谋思路,不断拓宽发展路径

双王庄村党支部紧紧抓住产业这一发展引擎,在做大做强“大葱”特色产业的同时,积极探索其他特色农产品种植产业,逐步走出了“以大葱产业为主导,其他产业共同助力”的乡村发展新模式。

因地制宜引项目。通过大量的外出学习和市场调研,综合考量本村实际情况,党支部决定将红薯、紫薯、马铃薯等薯类产业作为重点产业进行培育和发展。通过整合闲置土地,化小地块为大农田,种植薯类产品共140余亩,有效带动村民2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

[编辑:宋钰帆]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微信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头条号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202100287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