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万木丰茂,走进泽州大地,只见大阳古镇明清古建筑群名扬四海;南村镇绿色智能铸造创新产业园聚力由“制造”转向“智造”;高都镇保福村“一院十八坊”电商直播带活乡村产业;巴公镇山耳东村景区化村庄建设火爆出圈……一幅村庄美、产业强、村民富、乡风好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尽情铺展。
近年来,泽州县在“千万工程”经验的引领下,深挖资源禀赋优势,拓宽产业富民路径,擦亮人居环境底色,打造文旅康养村庄名片,不断丰富和深化“千万工程”的内涵,高质量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规划为“先” 擘画城乡融合新画卷
湖光山色、草木葳蕤,丹河新城焕发着勃勃生机。凤栖湖旁草木葱郁,散步的市民络绎不绝;笔直的建州路、珏山路和文汇街两侧,高楼林立……一座现代之城步履铿锵惊艳崛起在丹河之畔。
“如今的丹河新城,环境优美、道路通畅,处处是景、步步入画,不管走到哪个地方,都能拍出好照片。”对于丹河新城的变化,摄影爱好者赵锋由衷地感慨。
近年来,泽州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按照“两新战略”,确定了规划引领、差异定位、分类施策总方针和“一城三带”发展规划,积极围绕打造教育之城、文化之城、生态之城、宜居之城的目标持续建设。如今,丹河新城城市框架基本形成,“五纵八横”路网骨架全面贯通,300米公交站点覆盖率100%;城市水电气暖等公共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团购房、回迁房陆续交付;教育园区基本建成,构建起幼儿到大学的完备教育体系;丹河湿地、五谷山等7个城市公园建成开放;丹河大剧院、体育中心等一批地标性建筑投入使用,为新城不断注入活力。
在丹河新城建设的同时,泽州县积极统筹发展规划与项目谋划,编制6类211个规划,实现县、片、镇、村四级规划体系全覆盖,大力推进长河流域工业转型升级集聚带、丹河流域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带、太行一号生态涵养和文旅康养集聚带建设,着力走出一条“城乡一体、三生共建、工农互促、农旅相融”的泽州路径。聚焦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大任务,按照三类村庄建设标准,主攻四大片区,以22个精品示范村为重点,抓点连线,打造城乡融合示范廊带。
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泽州县还把发展重点镇作为城镇化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按照“全面推进、重点培育”的原则,坚持产城融合,南村镇绿色智能铸造小镇、巴公镇装备制造特色小镇、高都镇电商小镇、山河镇太极康养小镇等生态旅游、新型工业、现代农业特色重镇正在蓬勃生长。
产业为“笔” 打造富民兴农新支撑
眼下,正是大葱茁壮生长的关键期,走进泽州县巴公镇的万亩大葱产业园,一垄垄青翠的大葱笔直挺立、长势喜人,产业园处处绿意盎然、葱香四溢。
“我们按照‘本土深耕、以工促农’的销售思路,通过联络驻地企业、投身本土电商等手段,先签订单、再定产量,确保大葱产得出、卖得掉。目前,我们已接到35万斤大葱订单。”晋城巴公葱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焦定利说,为了做大做强大葱产业,他们成立了巴公镇葱业产业联盟党委,按照“风险我担、利益共享、产权清晰、收益归公”原则,将周边6个村级党组织以大葱产业为纽带,确立了“6村党组织+葱业公司+大葱种植户”的抱团发展模式。“经初步测算,未来3年内,土地流转面积将达到1万亩,年产值预计达到1.1亿元,实现村集体经济壮大提质、农民增收致富同频共振。”
而在北义城镇,当地农民正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大力发展富硒红薯种植,打造的“义城红薯”品牌越来越响亮,产品畅销省内外。
无论是巴公镇的万亩大葱产业园,还是北义城镇的“义城红薯”,都是泽州县立足资源禀赋,积极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的一个个缩影。
近年来,泽州县以独特地域、品质和历史文化等地方特色为基础,以推动生产标准化、产品特色化、身份标识化、全程数字化为重点,通过挖掘和培育地理标志农产品资源,建设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基地和保护机制,不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和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以高都乡村e镇建设为牵引,培育“农业+电商”新业态,培育了泽州红山楂、泽州黄小米、义城红薯、巴公大葱等一批品牌农产品。以“示范带+文旅康养”牵引乡村价值多元拓展,建成东部片区生态农业示范带和“丹水映月·医养南寨”“太行菇乡·红韵崔河”等4个精品片区,丰富文旅业态,激发消费动能。以“村集体+农户”夯实城乡共同富裕基础,全面推进巴公共同富裕先行区建设,培树了靳庄、保福等一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示范村,引领全县村集体经济壮大提质。
生态为“墨” 书写和美乡村新篇章
蝶变的乡村是什么样子?泽州县用日积月累的点滴转变交出了一张旧貌换新颜的亮丽答卷。
世外桃源般的风景,时尚浪漫的布置,完善的烧烤设施,免费的儿童游乐设施……这个夏天,山耳东村“湖畔·桃花坞”露营地在各大平台频繁闪现、火爆出圈,成为晋城及周边游客的打卡地。
“上世纪90年代,山耳东村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宽裕型小康示范村’。”山耳东村党支部书记赵帅说,进入新时代,随着村里最后一个煤矿的关停,村里凭借依山傍水的资源优势和紧邻市郊的区位优势,把目标转向持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治理,村里1800多亩的荒山披上了绿衣。同时,大力推进景区化村庄建设,开辟生态价值转化“新赛道”,实现了从“美丽乡村”向“景区化村庄”转变。仅今年“五一”假期,村里接待游客人数超8000人。
在泽州,像山耳东这样的村子不胜枚举。“千万工程”选择以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为突破口,深挖生态价值,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该县在持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同时,积极推进景区化村庄创建,坚持村景一体理念,计划五年创建100个景区化村庄,目前已完成巴公镇山耳东、金村镇东六庄等首批20个村庄创建。
乡村美,看“颜值”,更要看“气质”。多年来泽州县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基层为根本,不断创新举措、完善机制,乡村基层治理体系逐步完善,基层活力不断迸发,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不断提升。
乡村环境美、富民产业旺、基层治理强……泽州处处都能感受到“千万工程”经验下乡村振兴的强劲脉搏,一个个新时代的美丽村庄正折射出泽州乡村巨大的变化,展现着生活宜居、发展宜业、治理有效、环境优美的乡村蓬勃生机。
泽州,正在“千万工程”经验引领下,以崭新的姿态,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牛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