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传承非遗文化 用小葫芦画出大梦想

葫芦烙画是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又称烫画葫芦、火笔画葫芦,是以葫芦作“纸”,烙铁为“笔”,勾勒出山水、人物、花鸟虫鱼、书法等创作,形成烙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在高平市陈区镇,90后小伙赵潇璞就凭着一双巧手,用烙铁在小葫芦上勾、勒、刻、染,传承非遗文化,画出了一片新天地。

冬日里寒意浓浓,在赵潇璞的工作室内,却是格外的温暖,别具一番文化气息。大大小小、形体各异的葫芦摆放有序,上面的烙画更是栩栩如生,细看人物生动传神、山水浓淡相宜、花草千姿百态,不禁让人惊叹。

赵潇璞介绍说:“葫芦烙画整个制作过程是个精细活,力求眼、心、手配合默契,一气呵成,稍有不慎就可能功亏一篑。制作时,首先要针对每个葫芦的造型进行图案构思,然后用铅笔在葫芦上面画出图案的轮廓,再用烙铁一丝丝勾勒出线条和细节,这是最关键的步骤,要准确把握烙铁的火候与力度,确保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最后是润色。”

小葫芦承载着赵潇璞的大梦想。在进行葫芦烙画时,赵潇璞手握电烙笔,经常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每一次落笔,每一缕线条,都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从大学毕业到现在,他一直坚持着葫芦烙画,并将这项非遗文化做成了文化产业。

谈到从事葫芦烙画的缘由,赵潇璞侃侃而谈:“小时候看到家具上的各种图案就很感兴趣,后来在上大学时期,看到一位老师主要从事葫芦烙画的创作,加上是学美术专业,因此对这项传统工艺的雕刻手法十分好奇,随后就跟着老师潜心学习,毕业后把这门技艺带回了家乡,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从最初的开办培训班到创立工作室,赵潇璞一步一个脚印,在小葫芦上画出了自己的创业梦,并让这项非遗文化在高平有了传承与创新,他还被评为了晋城市工艺美术大师。2022年,他凭借着丰富的创业经验,创立了“知‘葫’者也”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带动了更多村民学习葫芦烙画,在家门口增收。

村民王玉琳说:“刚开始学习葫芦烙画时困难重重,一边跟着赵老师学,一边自己研究,现在创作的作品有了很大进步,自己不仅学到了一门手艺,也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

如今,赵潇璞从事葫芦烙画已有十年多时间,他创作的作品样式多、销路广,每年找他定制葫芦烙画的人络绎不绝。目前,他的葫芦烙画已远销北京、山东、河北、广东等地,年销售葫芦烙画和手工饰品达3万多个,收益可达50万元。

多年来,赵潇璞凭着满腔的热爱和精湛的技艺,将葫芦烙画文化产业越做越大。谈及下一步发展,他表示,接下来,将瞄准市场需求,不断加强技艺学习,更新设计理念,做精做细葫芦烙画产品,通过“线上+线下”的模式拓宽销路,带动更多喜欢和爱好葫芦烙画的人就业增收。(李金莎 文环)

[编辑:彭欣]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微信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头条号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202100287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