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作者解读《郝经颂》

郝经(1223年-1275年),字伯常,元代泽州(今山西省晋城市)陵川人。官至翰林侍读学士、国信大使,封赠“昭文馆大学士”,谥号文忠。郝经是个全才,在理学(哲学)、文学、史学、政治学、军事学以及天文星象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其著述甚多,存世的有《陵川文集》与《续后汉书》。他以“兴复斯文、道济天下”为己任,是历史上一位有影响的政治家、思想家与学问大家。

郝经出生于金元易代之际,战乱频仍,为了躲避战乱,他随父母颠沛流离,辗转于河南临颍、顺天等地。十六岁时便在铁佛寺“聚童子数十辈”,教学尽责。托“生业”之助,起早贪黑地“奋力自学”。由于郝经“读书则专治六经,潜心伊洛之学,涉猎诸史子集”,其学问品行逐渐出众,其才华震撼了顺天府,二十一岁应贾副元帅、张大帅之邀,当家庭教师十多年。贾府有座万卷楼,富有藏书,郝经尽得观览,眼界更加开阔,学识上也有了极大长进。

战争的惨状,时代的暴风骤雨,冲刷着郝经人生命运的走向。蒙古兵的狂暴滥杀,横尸遍野的血雨腥风,家破人亡的凄惨景象,深深地刻印在郝经的心里。故他在《励志》中确定自己“以生民为己任”的人生准则。因家乡惨景之故,他奋笔写出《河东罪言》,揭露与谴责了那些残暴的蒙古统治者,疾呼“正纲纪,立法度,行‘汉法’”,改变蒙古族的落后状态与蛮横行径。可以讲,郝经是在竭尽全力地为解救人民与水火之中,操着儒家的“仁、道”思想,有幸应聘入忽必烈王府而登上政治舞台的。郝经的奏议启始了忽必烈施行“汉法”的历史进程,革除了蒙古诸王直接向封地人民征税的权力,从根本上改变了北方人民的困境。

“为解两国之斗,活亿万生灵”(郝经语),郝经置生死于不顾,1260年4月充任国信大使,率使团赴南宋议和。宋丞相贾似道生怕败露他在鄂州前线向蒙方承诺“纳币称臣”的投降真相,故囚禁郝经一行于真州(今江苏省仪征市)长达十六年之久。郝经本着“弭兵(停战)息民”的强烈愿望,上书宋主达数十万言,而不得一答。真乃是:万言修好安南北,一片赤诚付东流!

1274年秋,元陈兵江上,大举伐宋。贾似道迫于形势,于1275年3月派段佑礼送郝经北还。4月,郝经回到京师大都,帝赐盛宴接风。同年7月,郝经病故,享年五十三岁,结束了他“天风海涛”的一生。之后,成宗皇帝赐谥“文忠”,后人尊称“郝文忠公”。

本首歌曲就是为这位有着大中华思想和爱民精神的圣人——郝经所作。

歌曲首段,“生民为己任,达必天下忧”是他的人生志向,也是他的政治抱负。是他寓居保定,读书铁佛寺,设馆贾辅、张柔二府期间立下的。时郝经正当年轻,读书期间,渐有济世之志,遂以箴言自勉。

“《河东罪言》除暴政”,蒙古统治者的残暴让百姓苦不堪言,甚至发生了人吃人的惨剧。“人民荒空芜没,尽为穷山饿水,而人自相食也!”郝经冒死上书《河东罪言》,大胆地揭露了蒙古地方王公苛税霸道的行径,谴责了那些残暴的蒙古统治者,疾呼“正纲纪,立法度,行‘汉法’”,改变蒙古族的落后状态与蛮横行径。忽必烈没有因《河东罪言》过激的言文而怪罪郝经,反而召纳郝经于王府。他深感这份“民书”所承载的分量,“民失,江山倒”!日后,在他登皇帝位的《即位诏》中责备了那些害民的王官。中书省随即下令废除了蒙古诸王直接向封地民户征税的权力,大大改变了北方人民的疾苦。

“附会汉法弥鸿沟”,为了使忽必烈能够施以仁政,他先后上书了《河东罪言》《思治论》《班师议》《东师议》《便宜新政十六条》《立政议》《备御奏目》等等奏议,明确开启了蒙元施行“汉法”的历史进程,快速改变了蒙元北方的社会状况。“附会汉法” 其意思是在蒙古人居住的地方施行蒙古大法,在汉族人居住的地方施行汉法。这一法度从一定意义上弥补了蒙汉之间在政治和文化上的鸿沟,社会出现和谐景象。

在对待民族问题上,郝经主张不论少数民族和大汉民族,都是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于是,他极力反对夷夏之辨,主张四海之内皆兄弟,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主张民族融合,实行中华一统。所以,2002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中华统一大略》里大篇幅对郝经的军事思想、统一方略进行表述。歌词中的,“夷夏何须辨,一脉同九州。”就是这个意思。

第二段是对郝经(理学)哲学思想的赞颂。

郝经的理学思想在他在万卷楼读书的时候就形成了。代表作《论八首》对“道、命、性、心、情、气、仁、教”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其中某些理学(哲学)观点别具新意。就郝经的“经史论”乃至其它杂文、诗歌中无不流露出他的理学新思想,《中国学术通史》中有不少记述。

郝经倡导“学问之道,始于下(事物)而终于上(理论)的认识思路”。阐明了“道”就在事物之中。强调“万物而为言”才是知识的源泉。讲到“行与知”的关系,郝经在《时务》一文中言曰:“天之所与,不在于地而在于人;不在于人而在于道;不在于道而在于必行、力为之而已矣!”显然,他主张“力为”,有所作为。他在一首诗中写道:“看书极探天人理,下笔全侔造化功。”说读书是为了学习与探索“天人理”,即大自然与社会学的知识与道理,但不是“墨守成规”地行事,关键在于人们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全侔”(侔,音móu,“取”之意)你的“造化功”了,即人们的“创新”功力。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社会的进步!

郝经学问之深广,博览群书是一个方面,而他富有生命力的哲学思想是关键所在。“神之妙万物而为言,心之妙众理而为用”成为郝经拥有巨大知识储备而又有无限挥发能量的源泉。"道"是郝经思想的基础,在他看来道是天地之源,也是治平天下的原则和依据,道蕴于天地万物和人心中,然而,道又是不可轻易得到的,需要付出牺牲。正如毛主席诗中说的,人间正道是沧桑。于是,第二段写了:探及天人理,哲思多远谋。求索先天溯本源,六经夜读万卷楼。天地本太极,大道险中求。

再说第三段。郝经是一位家乡情结非常浓厚的人物,尽管他一生刀尖闯命、避难他乡、险种求道、被拘真州。但他的心始终牵挂着位于太行山巅的家乡陵川。几乎他的每一篇文章之后都要署名“陵川郝经”。这一点在真州被拘时表现更为明显。于是郝经写了《馆人饩雁》:持节江头久食鱼,馆人供雁意踟蹰。呼儿细看云间足,恐有中原问讯书。更有了《仪真馆中暑一百韵》中的“故国包全晋,吾家压太行。高寒雄地势,潇洒静云庄。六月衣冠冷,千年草木香。长松撼潮海,绝壁隐虚堂”。“再登棣华堂,得以拜松楸”成为他的千古遗愿。所以第三段写了他的家乡情怀:故国包全晋,君家太行头。持节江头看云足,心系故土话乡愁。棣华堂尚在,何日拜松楸?

尽管真州被拘十六年,但他始终不忘中华文明的弘扬和传承,始终不忘为国育才。无奈之时,他并不气馁。一边讲学不缀,一边著书立说。终成《续后汉书》《春秋外传》《周易外传》《太极演》《原古录》《玉衡真观》《通鉴书法》《删注三子》《一王雅》《行人志》等论著以及《陵川文集》凡数百卷。《续后汉书》《陵川文集》后被收入《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

漫漫一十六年,郝经抛妻别子,九死一生,拒敌诱降,矢志不渝。君问归期未有期,最终成就了千古佳话——鸿雁传书。“霜落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上林天子援弓缴,穷海累臣有帛书。中统十五年九月一日放雁,获者勿杀。国信大使郝经书于真州忠勇军营新馆。”这封书信也成为郝经忠义守节的实证。

郝经的《续后汉书》收入《四库全书》时,乾隆皇帝为郝经御题六首诗作,其中一首写到:“身充信使被拘留,两国恰逢奸计投。愿附鲁连未遂志,空言思托著书酬。”郝经临终前只留下“天风海涛”四个大字总结了他的一生。因此就有了第四段歌词:身充国信使,却被奸计囚。中华一统志未酬,惟将雁书寄清秋。天风送海涛,华章青史留。

副歌部分摘取郝公思想之精髓,“民生己任、中华一统”而成,高度概括了郝文忠公光辉而伟大的一生。生民为己任,达必天下忧。中华一统志未酬,唯将雁书寄清秋。夷夏何须辨,一脉同九州!

郝经的一生,是在求索先天哲思本源的道路上苦苦求索、艰难行走的一生;郝经的一生,是在救民于水火的道路上,奋笔疾书、高声呐喊、力挽狂澜的一生;郝经的一生,是为存续中华道统,传承中华文明而忍辱负重的一生;郝经的一生,是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舍生忘死、身体力行的一生。郝经的治国主张,永远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永远站在祖国统一的立场上。

让我们共同仰望历史丰碑,缅怀古圣先贤,传承中华文化,凝聚家国情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李艺平

[编辑:彭欣]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微信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头条号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202100287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