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一号旅游公路陵川段串起群众幸福生活

近年来,陵川县紧紧依托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全程融合“公路+旅游”发展理念,坚持“路、景、村、业”系统谋划、一体推进,实现了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带动了沿线村庄群众增收致富。截至目前,太行一号旅游公路陵川段沿线村集体收入全部突破10万元,各类经营主体突破2000家,民宿和农家乐发展至1500余家,各类从业人员1万余人,人均增收2800元左右。

据了解,太行一号旅游公路陵川段全长136.6公里,串联6大景区100余处景点,辐射7个乡镇、130个行政村、近10万人口。陵川县突出系统集成,全力推进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沿线慢行系统、服务系统、景观系统、信息系统、农田财化系统“五大配套系统”建设。慢行系统方面,利用施工便道、森林防火通道等,建成登山步道、休闲步道和骑行道共计150公里,打造了全省范围内最长的一套慢行系统,让游客在“慢游”过程中尽情体验旅游快乐、享受美好生活;文化景观系统方面,围绕清凉陵川、围棋源地、红色文化、太行药乡、民风民俗等旅游元素,将道路和沿线村庄、景点、景区进行统一布局,完成道路沿线绿化、美化、彩化100余公里,实现了“一步一景、步步皆景”,做到了路在景中、景在路中、路景一体;服务系统方面,创新探索驿站进农村新模式,按照布局合理、功能适当的原则,建设了浙水、松庙、横水、西闸水、寺南岭、马武寨、王莽岭7处精品驿站和棋子山、汲好水、报双等5处观景台、17处停车场、40处休憩点,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旅游环境,为当地群众提供了便捷的就业平台;农田财化系统方面,建设了浙水、松庙、高老庄、横水、汲好水五大农业主题公园以及5万亩特色经济种植带,实施了20万亩连翘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党参黄芩标准化种植等项目,发展起中药材、休闲旅游、特色种植、现代养殖“四大产业”,实现了旅游公路从“彩”化到“财”化的转变;在信息系统方面,坚持“交旅融合”发展理念,开发完成“陵川数字交旅”APP平台、建成全国首条音乐公路,实现了AR微缩实景的智能推送和“小陵”全过程伴游,为旅游公路赋予了智能信息的温度。

连通表里山河,带动乡村振兴。在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的牵引下,陵川县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康养为方向、旅游为路径、文化为底蕴,纵深推进太行一号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带建设,在旅游公路沿线发展起中药材、休闲旅游、特色种植、现代养殖“四大产业”,带动一产增加值突破11亿元;引进15家中药材加工企业研发中药材系列产品近200种,规划建设的三大康养精品片区形象初现,丈河、浙水、松庙等14个康养特色村投入运营,“七彩太行”冰雪运动、自在荒野山地运动引爆全网;建成棋子山景区和王莽岭景区2处森林康养基地及浙水村、大王村、小翻底村、圪塔村、丈河村5个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人家,基本形成中药材+农业、中药材+文旅、中药材+康养的多业态融合发展态势。

在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建设过程中,陵川县坚持把联农带农放在首要位置,一体谋划项目效益、集体收益和群众受益。在旅游公路和各项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过程中,优先吸纳脱贫群众和当地劳动力务工增收;在产业项目实施中,建立“公司+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更多的村集体和农户持续增收。特别是在陵川县实施的20万亩连翘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中,农投公司投入资金和技术,村级集体流转土地入股,在抚育、管护和采摘过程中,优先使用脱贫户和当地群众促进增收,总投入1.2亿元中的60%用于务工支出,可带动全县6000余名农村劳动力就业,每人增收1.2万元。(吴艳斐)

[编辑:彭欣]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微信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头条号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202100287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