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素霞:醉把茱萸仔细看

醉把茱萸仔细看

阳城 韩素霞

那年,重阳,王维客居他乡,登高思亲,吟唱出了千古名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后世有人说,王维所言茱萸为吴茱萸,而非山茱萸。

不,我坚定地相信那就是山茱萸。因为,古“山东”大地有王维魂牵梦绕的故乡,也有山茱萸千挑万选的最爱的家园——阳城。王维就是在阳城与山茱萸有了不解之缘,才有了后来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这段奇缘,这首名诗和诗的作者王维这位名人,都和山西阳城有着密切关系。让我们一起重回唐朝,一起聆听王维讲述有关这首诗的故事,仔细聆听阳城山茱萸的重阳故事。

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春,年仅16岁的王维游东都洛阳,结识阳城才子。二人言语相投,交谈甚欢。这年秋,二人相约入阳游玩。他们翻越崇山峻岭,来到了阳城蟒河的底柱山(即今指柱山)天马山一带,王维被眼前“一望无际的红色”震惊了,那就是漫山遍野的山茱萸。时逢重阳,王维与朋友和当地人一起佩戴茱萸,饮茱萸茶。这给他留下了一次特别的重阳记忆。开元五年(717年)重阳,17岁的王维出长安登终南山,面东而望,遥想河东的老家、父母、兄弟,还有那位阳城籍的朋友,料想他们一定也在登高也在怀念自己。王维顿时将满腹感慨和深深的思念,吟诵成了一首脍炙人口千古流传的名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重阳节佩戴茱萸以辟邪的习俗自汉代已有之。王维的这首诗,让登高、佩戴茱萸、喝茱萸茶、饮茱萸酒、思念亲人等山茱萸的重阳文化内涵的影响更加深远绵长。

你是否在惊叹:“哇,原来,这首幼年就诵读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缘起于我们阳城的山茱萸啊!”

是的!我们是时候需要重新认识故乡的宝贝——山茱萸了!

三四月间,北方的暮春时节,天气一改往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戾气,春姑娘在北方人的千呼万唤中,姗姗来迟,她揉着惺忪的睡眼,款款地挪动莲步,所过之处,飘扬的衣袂带来吹面不寒的杨柳风,柔柔的,软软的,温温的,暖暖的。北方大地在这和煦的春风中,才缓缓苏醒过来,山坡绿了,也只是“草色遥看近却无”;大片的荆棘和灌木丛,还只有或黑或灰或棕或褐的枝干,有些在努力地从枝条上挤出几个小芽孢,也只是灰绿色,不甚分明。几种不负韶华的果树,次第开过花,但非粉即白,或嫩或淡。总之,整座山看起来还是灰黑瘦削的,山上的树木是光秃干枯的。

此时,若是置身于底柱山天马山一带,那景观就大为不同了,你看到的将是一片明亮的黄色。那就是山茱萸花,漫山遍野的山茱萸花。

你一定会陶醉在这汪洋的黄色花海里,那就让我们醉把茱萸花仔细看!

你在任意一棵树下站定,目光顺着树干慢慢往上移,选定一根枝条,离你最近的便于你观察清楚的,然后仔细看,你一定会爱上这种花的。

纤瘦的缩小版的百合花瓣状的黄色花瓣,朝下倒垂下来,每个花瓣上面均匀分布着几条头发丝般极细的纹路,这使得花瓣看起来更加立体灵动。四个花蕊柱高高直立着,好像极力想要够到远处的什么似的。花梗的长度是花朵本身长度的两倍,花梗本就纤细修长,像是要把每朵花高高擎起。四个花瓣倒垂灵动摇曳,四个花蕊柱高高挺立。立于高高的花梗顶端,每一个花朵都像两只对生的黄蝴蝶,在风中展翅高飞。她们像是要极力地向上一点,再向上一点。

山茱萸花狭长的花瓣又像鸢的羽翼,昂首挺立的花蕊便是高啄的鸢喙。一朵朵抬头挺胸山茱萸花,像极了一只只乘风而起的鸢鸟,朝着它们向往的更高远更辽阔的天空飞去。

总花梗上朝四周呈放射型开出好多小花,一朵朵昂扬向上的花朵,背靠着同一个中心,朝四面八方怒放着,一团团一簇簇,便形成了一个个伞花。它们就这样一团团一簇簇地盛开在光秃秃的树枝上,每一朵花都像是踮着小脚丫,大睁着眼睛,朝着各自的方向,急切地想要去探索世界的奥秘似的。

我真的忍不住要赞美山茱萸花:在这乍暖还寒的时节,你凛然屹立于高高的枝头,努力地向上,再向上;你着一袭黄裙,给萧瑟的大地,送来温暖的问候;你选择了最高贵的颜色,一出场就昭示了自己不俗的身份,却从不妄自尊大,时刻保持努力向上的姿态!

从暮春到深秋,山茱萸树吸纳天地雨露,采掇日月精华,把自己锤炼成了世间最精致的精灵——鲜红的果实——就是一切的见证。山茱萸果是上天赐予人们最宝贵的礼物,人们向它们献上最圣洁的敬意,尊称你为“天木籽”。

每年的九十月间,已是暮秋初冬时节,落叶遍地万木凋零,北方的山野又将归于灰暗宁静,而阳城蟒河的山野却热闹异常。你置身山脚往上看,映入眼帘的是层层堆叠着的漫山的红。还记得春天那金黄色的蓬勃繁盛的花吗?现在,这漫山的红,是它们的果实成熟了!

你一定会震惊感动并沉醉于这一片丰收的景象,那就让我们醉把茱萸仔细看。

你走近任意一棵树,仔细瞧。血红的浆果,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它们大致呈椭圆形,但各个形态不尽相同,有的是规整的椭圆形,有的是卵圆形,有的是圆柱形。这形态的差别是受山坡上地势和气候的影响所致。我想也是物种差异性的体现吧,毕竟世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事物。

我醉把茱萸仔细看,它们如凝脂般沃若,如玉石般润泽,如珍珠般有光泽,如琥珀般透亮,比珊瑚更艳,比玛瑙更闪耀。 一颗颗形态各异的山茱萸果,垂吊在纤长的果柄下面,宛若一串串别出心裁的宫灯,隆重装扮着热闹的佳节盛会。其状又如红枣,是缩小好几倍的枣,人们又称之为“药枣”。有些熟透或经过粗加工的山茱萸会变成紫色。紫色,是成熟的颜色,是富贵的颜色,更是吉祥的颜色,紫气东来是之谓也。山茱萸以“药枣”的功效给人们送来健康,就是送来了最大的吉祥!

成熟干燥的果实去核,成为一种名贵中药材,俗称“山萸肉”。说到名贵药材,很多人一定都会首先想到“人参”"灵芝”和“天山雪莲”等,但是,这三者皆以“稀”为贵,而山茱萸在阳城蟒河一带极易得。

沏一杯山茱萸茶,让我们醉把茱萸仔细看,看它的亲民性。

无论是传说药王孙思邈拂手撒下的种子,还是我畅想天神撒下的种子,总之,那不像是人工种植的——漫山遍野,房前屋后,畦间道旁,只要有沙土的地方,就有山茱萸。山茱萸不像人参、灵芝和雪莲那么“稀”,那么遥不可及,它从高高的神坛走下来,热情慷慨地走向民间。蟒河的人们做饭熬汤时,都可随手摘几颗。日日食用,身强体健。人们对它因亲近了解而更加敬仰。

喝一杯山茱萸酒,让我们醉把茱萸仔细看,看它“果中上品”之美。

山茱萸生长需要的地势和气温土壤等条件,阳城都非常符合。阳城因此成为了全国山茱萸的四大重要产地之一。阳城出产的山茱萸以色泽鲜红、个大肉厚、质干润泽、药味醇厚而著称,其血色素含量高,药性品质好。马钱苷的血色素含量最高,属 山茱萸之上品,素有“阳城红”和“华萸”之美誉。阳城山茱萸因此成为了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作为名贵中药材,其药用价值很高,具有补肝益肾、补虚调气、补中益气、健胃明目、强筋健骨等功效。它不仅是名贵药材,还是药食同源的绿色食 品,富含16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富含生物化学成分。还可制成药酒、饮料、果脯、果酱、罐头等多种保健休闲食品。《本草纲目》称它为:“滋阴补阳第一果”。

斟一杯山茱萸酒,让我们醉把茱萸仔细看,看阳城山茱萸三十多年的发展变化。

阳城山茱萸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两千多亩十万株,发展到目前的一万五千亩五十万株,年产六百万斤。近年,为满足市场需求,阳城山茱萸产业采用“企业主导、专家攻关、成果共享”的模式,高效整合企业、合作社、农户和基地资源,大力发展生产。目前,产品已走出国门,并且在东南亚享有很高的声誉。

捧一杯山茱萸果饮,邀您醉把茱萸仔细看,看阳城山茱萸产业更加美好的明天。

一千多年前,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等已通过河西走廊、茶马古道和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亚欧大陆;郑和下西洋,把中华文明带到了更遥远更广阔的地方。当今,一带一路已连接起新时代的世界各国。中国正逐渐享誉寰宇,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 源地之一的阳城,没有理由不乘此“春风”,把我们的精粹介绍给世人。阳城的蚕丝铁器等,已随着历史的过往走过古丝绸之路。阳城的山茱萸,也将随着中医文化为世人所知。

阳城厚重的历史文化已吸引了世人的目光,一批又一批的外国人已走进皇城相府。我们也应该邀请更多的国际友人走进蟒河,欣赏蟒河独特的自然风光山水地貌,走近金丝猴的生活,了解红豆寄相思的文化意蕴;邀国际友人同赏山茱萸的春华秋 实,同品茱萸茶,共饮茱萸酒;留国际友人住住蟒河民宿,感受阳城乡村的惬意,体验中国传统的养生文化,享受宜居阳城的悠然康养生活。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让我们相约阳城,同赴蟒河,折一枝朱红,醉把茱萸仔细看!

[编辑:彭欣]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微信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头条号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202100287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