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晋城市聚焦建设能源革命的领跑城市战略目标,持续用好“六化工作法”,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坚定不移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因地制宜加快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全市能源高质量转型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砥砺奋进,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实现新突破。坚决扛起能源安全政治责任,持续提升能源供给能力和质量,煤炭新增有效产能270万吨/年,先进产能占比提升至95%以上,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完成原煤产量1.48亿吨,再创历史新高,增量全省第一。煤层气产量69.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1.8%,连续多年全省第一。电力新增发电装机容量70万千瓦,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提升至47.3%。能源行业完成产值1880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的63%,增加值同比增长10%,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个百分点;实现税收218亿元,贡献率近70%。
顺势而为,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迈上新台阶。“1+8”用能预算化管理经验做法被国家发改委列为示范案例,大力开展能效对标、能效诊断和能效监察行动,煤电等重点耗能领域标杆产能占比超40%。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规上工业煤炭消费量1934万吨,比“十三五”末减少282万吨,减煤力度全省第二。2024年全市能耗强度同比下降3.8%,排名全省第二;“十四五”以来累计下降16.1%,提前完成下降15.5%的目标任务。
聚力转型,推动能源技术革命书写新篇章。加快煤炭智能绿色转型,累计建成智能化煤矿28座,智能化煤矿产能占比达50%,位居全省前列。全市首家采空区智能充填开采试点项目(唐安煤矿)、首例井下矸石智能分选和不可利用矸石返井试点项目(玉溪煤矿)建成,绿色开采煤矿数量占比30%以上。煤层气全产业链拓展,伟联液化项目建成投运,全市液化能力达705万立方米/日,占全省2/5以上。发布煤层气排采技术等3项地方标准,坪上煤矿《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入选中国煤炭工业协会2024年煤炭行业标杆案例、伯方煤矿低浓度瓦斯燃烧供热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成功入选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2024年山西省企业典型创新案例”。全年煤层气行业产值突破200亿元,同比增长14.7%。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新增获批项目21个、装机规模89.3万千瓦;大唐阳电2×100万千瓦煤电项目成功纳入省“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大唐阳电、晋城热电两台机组(90万千瓦)完成灵活性改造,调峰能力进一步提升;新增4个集中式新能源项目并网,东大瓦斯发电项目顺利投运,常店瓦斯发电项目基本建成;35千伏及以上输配电工程投产8项,配网工程投产161项,220千伏电网全年零故障、零停运,排名全省第一,电网综合容载比全省第二。
乘势而上,推动能源体制革命形成新架构。建立完善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健全完善分级分类监管制度,加强公平竞争性和合法性内部审查,治理效能稳步提升。积极融入全省电力市场改革,深入推进“三零三省”工作,“获得电力”服务水平全省领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开展煤矸石洗选企业清理整顿工作,提升了煤矸石洗选行业整体质量。规范新能源项目建设,打造风光发电景观,营造风光发电文化,为绿水青山增添新的“风景线”。
放大优势,推动能源合作集聚新动能。协同互助深化拓展,先后与重庆市经信委达成煤炭供需战略合作共识,与河北省发改委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河南省发改委、新疆克拉玛依市政协、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管委会等深入交流油气产业发展;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安徽理工大学深化人才交流与战略合作;与郑州铁路局集团研究推动煤炭运输“公转铁”工作。高质量筹备太原能博会晋城展区、无烟煤产业大会暨无烟煤产需衔接会高峰论坛、全省煤矿智能化建设现场交流会,有力提升了晋城能源的话语权和竞争力,在全省、全国擦亮了“晋城能源”品牌。
初心如磐,绘就惠民生暖民心新画卷。加强煤、电、气生产供应,协调保障发电供热企业全年用煤中长期合同全覆盖,保质保量供应优质型煤1.1亿块,全力保障冬季清洁取暖用能需求,确保群众温暖过冬。高质量编制《晋城市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空间布局规划(2024-2026年)》,出台《晋城市居住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指南(试行)》《晋城市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全年新建公共充电桩2096个,完成民生实事年度任务的123%,累计建成7418个,为人民群众绿色出行保驾护航。(张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