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市北城街街道:“叔和调解工作法” 基层矛盾化解新范式

黄河新闻网晋城讯 高平市北城街街道作为脉学宗师王叔和故里,总人口5.7万人,是高平市人口第二密集的城乡接合部。南北跨度超20公里的特殊地理格局,叠加城乡人口混居、流动频繁等特点,导致征地拆迁纠纷、物业矛盾、历史遗留问题等基层治理难题频发。街道依托深厚文化底蕴,将中医辨证思维与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度融合,创新构建“叔和调解工作法”。通过“三部九候”经络治理、“四诊八纲”辨证施治、“君臣佐使”协同机制三大创新维度,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创新范式。

承“三部九候” 构建三级治理经络

借鉴中医“三部九候”脉诊理念,街道打造“基层治理三焦诊”,形成 “三诊三级三责”治理体系。体系运行以来,83%的矛盾纠纷化解在网格内,隐患主动发现率提升35%,实现“小病不出网格、急症不出村社、顽疾化解街道”的治理目标。  

上焦高位统筹(街道级):上焦诊如头部统领,高位统筹,靶向攻坚疑难杂症。建立“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配备55名专业人员,依托12345、接诉即办、社情民意等数据资源,生成矛盾预警热力图,实施三级“专家会诊”机制,确保复杂矛盾不上交。

中焦动态调控(村社级):中焦诊似躯干承启,承上启下,及时干预矛盾发展。拓宽互联网等反映渠道,畅通诉求传递。构建“解纷中心+热线+30个村社调解室”服务网络。创新二级“专科门诊”机制,实现48小时响应率100%,矛盾防止激化率达92%,处置及时率98%,有效控制矛盾升级。

下焦网格防御(基础网格):下焦诊犹下肢根基,夯实根基,网格治理化解隐患。组建92名网格员队伍,建立“每日流动巡诊”制度。通过一级“微治理”机制,年度累计化解日常纠纷80余件,网格预警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内,筑牢基层治理第一道防线。

融“四诊八纲” 辨证论治矛盾症结

“叔和调解工作法”创新构建“社会治理CT系统”,将中医“四诊八纲”智慧与现代调解技术深度融合,构建起“预防—识别—处置—修复”的全周期治理生态系统。该体系通过望诊・行为洞察(观察肢体语言)、闻诊・诉求解码(分析诉求本质)、问诊・分类施治(制定调解策略)、切诊・根源破解(穿透矛盾核心),推动矛盾纠纷从“头痛医头”向“系统施治”的范式转变。

以2024年8月某老旧小区道路改造纠纷为例,调解人员运用“四诊”发现,23户与3户居民因出入争议和排水问题阻拦修路引发利益冲突。通过“望”观察到双方情绪激动,“闻”感知利益诉求冲突,“问”明核心诉求,“切”诊为表里俱实之证。基于中医“阴阳平衡”理念,先采用“隔离降温”平复情绪,提出排水优化方案,促成双轨化解方案,使持续两个月的僵局成功破冰,工程恢复推进。数据显示,该体系实施后矛盾化解周期缩短30%,复杂矛盾化解成功率提升了50%,真正实现了“化解一案、治理一片”的社会治理效能升级。

依“君臣佐使” 构建四维调解队伍

“叔和调解工作法”创新性转化中医组方智慧,构建“君—臣—佐—使”四维协同机制,形成“预防—治疗—复诊—巩固”闭环治理体系。通过精准角色定位与资源配置,调解效能提升30%,推动矛盾处置向社会关系修复升级。

君即主调解员,统筹全局。运用“望闻问切”技巧把握矛盾核心,在邻里纠纷处置中,既即时化解冲突达成调解协议,又建立“评估—调解—跟踪”动态机制,通过定期回访巩固调解成果,形成矛盾化解与关系修复的双重保障。

臣即法律、心理专家,提供专业支撑。法律专家明晰权责边界,心理专家疏导情绪障碍,在婚姻纠纷调解中,双轨并行,制定法律解决方案与心理干预方案,构建“治疗期精准介入—复诊期动态调整—巩固期长效预防”的全周期服务链。

佐即村社网格员,担任信息枢纽。作为村社“活地图”,提前掌握矛盾隐患并预警,在跨文化纠纷中提供习俗背景支持,构建“前端预防—中端化解—末端巩固”治理闭环,调解中配合收集信息,调解后持续跟踪动态。

使即信任中间人,搭建沟通桥梁。在劳动争议等复杂纠纷中,协助建立对话渠道促成调解协议,推动协议履行。通过定期回访收集反馈意见,形成“调解—执行—信任”良性循环,巩固调解成果。

截至2024年底,北城街街道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50余件,调解成功率95%以上,较2023年显著提升。后续,北城街街道将持续深化中医思维与调解融合,借“叔和调解工作法”优势精准破题、创新举措、优化服务,让千年脉学智慧注入基层治理,化解矛盾,有力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再提升。(王芳芳 赵艳妮)

[编辑:彭欣]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微信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头条号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202100287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