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晋城讯(记者尚东霞)“晋善晋美晋城,煤层气点亮全国,古建筑享誉南北,光机电走向世界。我们要和‘气’生财,化‘古’成金,逐‘光’前行,在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中勠力转型、再创辉煌。”2月24日上午,晋城市市长薛明耀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
晋城市素有“古建博物馆”的美誉,文化与自然遗产灿若繁星。坐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2处 ,数量位居全国第四;宋金以前的木结构建筑现存58处,元代及以前木结构建筑132处,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40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镇)、186个中国传统古村落,数量均居山西省第一;117座古城堡错落分布,15万间明清古建筑鳞次栉比。2024年,随着游戏《黑神话:悟空》的上线,“悟空效应”带动的文旅热潮,使得玉皇庙、铁佛寺等古建筑一时声名远扬,晋城也一度成为了“全国十大热门黑马目的地”“国内中小城市热度最高目的地”。
那么,如何化“古”成金?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纷纷提出意见建议。
人大代表、山西太行云顶康养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鑫建议,以文物活化利用为突破口,积极打造特色文创产品,助推文旅市场发展。为此,他提出组织专业团队深入挖掘文物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提炼出具有独特性和代表性的文化元素。以此为基础,设计开发出具有创意和特色的文创产品,比如青莲寺的垂腿唐佛、玉皇庙二十八宿彩塑等文物及陵川号兵等典型形象皆可以作为设计蓝本。还可依托古建筑、古村落等资源,打造一批具有历史文化品位的旅游景区和研学基地。
“要打造商文旅综合体或创意市集,嵌入非遗、文创、剧场、展览等业态,拓展消费新场景,充分释放消费潜能。”政协委员王艳芳表示,比如,可依托晋城市二十八宿星空文化资源,为青少年群体打造“星空+”研学体系;依托合聚·恬苑国际医养城等康养项目,增加老年人喜欢的传统戏曲文化等业态,激活“银发经济”新蓝海。
李俞霖代表认为,要挖掘民俗文化,开发深度文化体验和互动娱乐项目,助力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如非遗体验游、手作工坊等形式,整合文旅、农业、手工业资源,拓展沉浸式体验场景,创新业态模式。
2月26日上午,晋城市政协举行文化讲座,市三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市委组织部特聘教师谢红俭以《中国古堡看晋城》为题,为参加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的政协委员作专题报告。谢红俭多年深耕传播中国古堡文化研究领域,围绕晋城古堡的形成历史、形态特征、历史价值和文化谱系等,讲座通过生动鲜活的案例、旁征博引的讲述、丰富详实的数据,对晋城古堡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从古堡文化的利用如何推动地方文化发展的角度,为晋城文旅“化古成金”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