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晋城博物馆里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十二生肖闹元宵”亲子社教活动,25个家庭齐聚一堂,共同感受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的魅力。
活动现场,博物馆社教老师首先为家长和孩子们讲解了元宵节的由来、习俗以及十二生肖的相关文化知识。随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动手体验了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挑选图案、涂抹颜料、拓印年画,家长们则在一旁耐心指导,共同完成了一幅幅充满童趣和年味的木版年画作品。
“今天学习了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太好玩了,就像变魔术一样。老师还给我们讲了好多十二生肖的故事,非常有趣。”崇实小学学生于梓颀说。“在博物馆里学到了很多关于元宵节的知识,还和孩子一起制作了木版年画,感觉这个元宵节特别有意义。”参加活动的家长翟考考兴奋地说。
博物馆工作人员郭乐介绍,早在2021年,晋城博物馆就推出了公益性教育课程——“雨露工程”,旨在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孩子们的心灵。重要节庆推出相应的社教活动,也是‘雨露工程’中的一项内容。博物馆会在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气、节日组织不同类型的社教活动。春节期间,除了元宵节的相关活动,正月初五还开展了两场“非遗金箔画 纳福迎新春”亲子社教活动。活动中,50余组家庭通过生动有趣的春节文化主题课堂,了解春节的起源、发展历程、传统习俗以及各地不同的庆祝方式,还亲身体验了非遗金箔画的制作过程,共同探索金箔画的神秘世界。
“雨露工程”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形成了博物馆与学校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的局面,还被列入山西省文物局“文明守望工程”工作内容。其中“古建密码”系列教育活动被省文物局公布为第一批全省博物馆中小学教育示范项目。
“博物馆开展的系列社教活动,不仅让家长和孩子们感受到了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也增进了亲子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郭乐表示,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有责任和义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今后,晋城博物馆将继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教活动,让更多市民走进博物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袁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