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历正月初九,陵川县平城镇东街村传统手艺人王德印正专心致志地为纸龙头“添彩”,为元宵节民间社火艺术表演做准备。
“舞龙”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寄托着百姓趋吉避凶、祈求幸福的美好愿望,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平城纸龙”则以制作材质、工艺造型和舞龙套路别具一格,为当地群众所喜爱,一代代流传至今,并于2013年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王德印称,制作一条纸龙共分为扎龙头、制龙骨、网龙身、贴肚皮、粘龙鳞、插龙尾、做腰筒、扎蜘蛛等步骤,为了将纸龙做的栩栩如生,从1月24日便组织十多名村民,分龙头、龙身两个小组开始制作。
“平城纸龙”雄雌成对、一红一乌,红龙为公、乌龙为母。一直以来,当地约定俗成地由东街村负责制作红龙,北街村负责制作乌龙,每年制作纸龙的时候,两个村都会提前沟通好纸龙的样式、龙头的大小和龙身的长度。今年的纸龙长约22米,其中,龙头长约1.25米、高约1.25米、重约25公斤,由嘴、齿、舌、须、眼、眉、角、前额、后脑、龙珠、手柄等部分组成,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龙身分6节制作完成,每节3米左右,直径最宽处约60厘米、最细处约40厘米,无论红龙、乌龙,龙身均用白纸蒙裱,并在白纸之上粘贴约6000片龙鳞,每一片龙鳞分为3层,红、乌两条龙的龙鳞上下两层均用白纸与金纸,中间一层红龙用红纸、乌龙用黑纸,金光闪闪,熠熠生辉;龙尾则由30根约3米长的竹篾捆扎而成,刚劲有力,不失韧性。此外,东街村与北街村还要分别为红龙、乌龙各扎一只长度约0.55米、直径约0.3米的蜘蛛。“现在,我们又将现代化手段融入到了纸龙制作当中。”陵川县平城镇北街村乌龙制作传承人郭泓霖介绍,在纸龙制作过程中,还在龙眼处添加了射灯,在龙头、龙身、龙尾、蜘蛛等多处增添了彩灯、彩绸等装饰,让晚上的舞龙表演更加威风凛凛、活灵活现。
现如今,“平城纸龙”已经不仅是一项文化传承,更承载着大家伙对幸福生活的祝福。(吴艳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