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大红灯笼生产忙

随着春节越来越近,灯笼生产进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时刻。在陵川县附城镇丰西村的景丰工艺制品有限公司的灯笼生产车间,工人们正铆足干劲赶制订单,全力满足市场需求。

焊骨架、套红绸、贴金条、挂金穗……日前,记者走进景丰工艺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各种型号的原材料堆放的满满当当,在一双双巧手、一道道工序的紧密配合下,变成了一盏盏喜气洋洋的大红灯笼。

“我们公司的灯笼生产从去年3月份就开始了,中间边接订单边生产,一直没有停过。秋收过后,更是进入了生产高峰期,确保元旦、春节及元宵等节日灯笼的供应。”公司负责人王江浩一边指挥工人进行着打包、搬运、装车等工作,一边向记者介绍道。“刚进入腊月,我们又接到了晋城、长治、焦作、郑州等周边地区和大阳古镇、喜镇苏庄等多个景区各种灯笼型号订单,目前订单还在紧张完成中。”

而这火爆的背后,是一个小山村的逆袭。丰西村村庄小、人口少,地上无产业,地下无资源,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找准找对产业。2019年底,丰西村结合村情实际,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起了500多平方米的景丰灯笼厂。后来随着灯笼销量的稳步增加,灯笼厂又于2021年新建了上下两层近1000平方米的新厂房。“从2019年到现在,我们生产的灯笼成功打开了晋城、长治等周边地区的市场,还远销江西、河南、河北等全国各地。”王江浩介绍,经过近五年的精心运营,景丰灯笼凭借着过硬的质量和良好的口碑,获得了市场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可,已经成为一个小有名气的灯笼品牌,丰西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灯笼村。“2024年,我们共生产各类灯笼20余万盏,今年,只会更多。”

在生产大小不一、款式多样红灯笼的基础上,景丰工艺制品有限公司还积极研发新产品,融入传统年俗文化,生产了形状各异的生肖灯、花灯以及用户专属订制灯,拓宽了企业的产品品类,扩展了景丰灯笼的销售市场和品牌知名度。“现在,我们生产的织绒灯笼已经增加到了5种型号,羊皮灯笼增加到了17种型号,并增加了传统花灯、现代彩灯的生产销售,满足了更多顾客的多样化需求。”王江浩介绍说。

为了开拓市场,景丰工艺制品有限公司还建立了“线上+线下”多元经营模式,在陵川县城租了面积达100多平方米的店面,并引进消费者喜爱的七彩转灯、串珠挂灯等样式,月营业额达到1万元左右。同时,在淘宝、拼多多等线上销售平台开设网店,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开展直播带货活动,灯笼销量逐年提升。

景丰灯笼在市场上热销后,也带动了村里及周边村庄群众参与灯笼生产的积极性。“你看,把一根根铁丝插起来,就变成了一个个灯架。工作不难干,啥都不耽误,每天也能挣个五六十元钱,很不错!”围坐在火旁的丰西村村民李面铃,一边手脚麻利地插着灯架,一边算着经济账。像李面铃一样,在陵川县发展高质量庭院经济政策的支持下,景丰公司积极引导丰西村及神眼岭、庄里等周边村庄的闲散剩余劳动力,利用闲暇时间在自家的小院里生产灯笼零配件,让广大妇女、老人在掌握一技之长的同时,实现了就近就业、家中增收。

天色渐晚,满满一车从各村村民手中收回的灯架运回了企业生产车间。刚刚从陵川县城配送完灯笼的王江浩来不及歇一口气、喝一口水,便紧张地组织工人卸载灯架。“大家加把劲儿啊,客户要的急,必须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客户将这么急的订单交给我们,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不能有一丝马虎。”王江浩向工人们叮嘱着。

看着一个个红彤彤的灯笼,王江浩谋划着新一年的发展:“今年,我们将加强组织管理,进一步理顺生产、销售、配送等各个环节的工作,通过技术培训吸引更多群众加入到灯笼生产中来,把企业做得越来越规范,把景丰灯笼品牌叫得更响,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记者卢科 通讯员吴艳斐)

[编辑:彭欣]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微信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头条号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202100287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