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泽州县始终秉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锚定人才强县战略目标,以青年发展型县域建设试点创建为牵引,聚焦机制建设、平台赋能、服务保障,全力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凸显人才集聚效应,加快推进青年发展型县域建设。
聚焦重点产业,厚植青年人才“发展沃土”。在聚焦“两新战略”、深入实施“人才强县”中,泽州县持续完善“引、育、用、留、服”全链条人才工作体系,紧扣优势产业链以产聚才、以才兴产,筑巢引凤,寻求“千里马”,吸引更多优秀青年人才,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根基。在2024“人到山西好风光”人才宣介系列活动中,泽州县委、县政府高位统筹谋划,县委组织部会同人才工作成员单位成立工作专班,制定详细工作方案。围绕建设美丽富裕现代化新泽州的人才、项目需求,全面梳理盘点企业转型发展的技术瓶颈,深挖潜在的合作意向,全面摸排用人单位人才“缺口”,列出“技术需求清单”和“急需紧缺人才目录”。聚焦钢铁铸造、机械制造、化工产业、医学、建筑工程等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从全县12家企事业单位精选47个优质岗位,列出包含122名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清单。同时提供3家事业单位的6个优质岗位,开展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点对点为技术性岗位精准引进硕士研究生及以上紧缺人才,向高校学子抛出“橄榄枝”,释放诚挚泽州“吸引力”。先后赴上海大学、复旦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8所高校开展了人才双选、项目洽谈、技术研讨等一系列活动,吸引1000余人次高校学子参与,120余人登记就业意向,仅2024年上半年就引进各类人才284名。
聚焦机制建设,构筑青年人才“集聚洼地”。泽州县聚焦“新城建设”“转型发展”,健全“一把手”抓“第一资源”体制机制,完善青年人才发展规划目标任务分工,搭建人才工作议事平台,将青年人才工作作为各级领导班子推动高质量发展考核的重要内容。先后出台《丹河新城教育之城十条措施》《关于提供人才支撑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实行“导师制”技能提升奖励。通过为民企发放社保补贴、为民企就业人才发放交通补贴等形式降低企业人力成本,通过实施“导师制”技能提升奖励政策,激励企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弘扬“匠人匠心”精神。同时,联合山西科技学院、晋城职业技术学院、晋城一中、丹河集团等驻地院校、企业,组建“丹河新城校企地”青年人才发展联盟,开展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就业创业、志愿服务等活动,打造青年人才“集聚洼地”。
聚焦平台赋能,助力青年人才“站稳脚跟”。泽州县把发展平台建设作为提升青年人才集聚效应的基础工程,累计建成博士工作站、博士创新站、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35家。建立“泽青学子”人才库,实行“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动态管理,入库人员 2400余名,通过常态化发布实践项目、实时推送家乡动态等制度,构建青年与家乡沟通的机制和纽带。全面落实“乡村振兴万人计划”,为全县445个行政村(社区)配备“一村一名大学生”,2024年持续为511名大学生在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村(社区)及社会组织等单位提供实习实训岗位。连续3年开展“创青春”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优选10余家青年企业挂牌青创板,累计为29名创业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65万元,每年定向扶持12个优质创业项目,为50余家创业主体提供“一对一”指导服务。
聚焦服务保障,解决青年人才“关键小事”。结合青年人才需求,泽州县因地制宜制定服务保障“套餐”。开办“定制开办+点单配送”青年夜校,目前已有500余名青年人才参与青年夜校。真金白银兑现人才补贴,给予入企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每月1000元—5000元的生活补贴。推行26项人才服务事项一站式受理,在全县医疗机构、行政办事等窗口开通人才绿色通道,建立高层次人才随迁学龄子女专享“教育资源”等。(记者张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