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路“串”起山乡群众好生活

在层峦叠嶂的太行山间,在沟壑纵横的羊肠古道上,在绿色浓郁的山乡田间,晋城市修建了一条主线总长581.8公里的康养大道——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如今,随着各路段的竣工投运,这条路连接起全市90%的脱贫地区、景区景点和特色农产品产区,辐射带动739个村的集体经济发展;154公里旅游公路支线、50公里沁河古堡环线、150公里“百村百院”连接线“三线路网”进一步打通文旅康养产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任督二脉”,极大促进了沿线村集体和村民增收,成为真正的“增收路”“致富路”。

由“路”到“带”承载更多使命

2018年9月,省政府提出到“十四五”末,要在全省建成总长12856公里的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其中太行一号旅游公路4974公里,主线贯穿忻州、阳泉、晋中、长治、晋城5个市。该路在晋城市境内主线总长581.8公里,贯通6县(市、区)、36个乡(镇、办)、243个行政村(社区)。工程于2021年8月底基本实现建成通车。

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沿线太行山自然风光精华、太行农耕文化与红色资源交汇叠加,特优农业资源丰富、生态文化优势突出,是我省加快把文旅康养产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全力建设国家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工程建设期间,晋城市立足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环线,依托生态、人文、旅游等资源,启动实施了建设太行一号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带工程。具体实施中,市委市政府按照“贯通支线、建设环线、畅通连接线”的思路,在建成并提升主线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了154公里环线支线,150公里“百村百院”连接线,50公里太行古堡环线,真正把全市城市乡村、景区景点、产区销区串联起来,积极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带、晋城文旅融合富民带,努力使其成为城乡经济融合发展的增长极。

炎炎夏日,正在太行一号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带主线至沁水县郑庄镇下柏侯、官亭观景台慢行系统连接线施工的工人们抢抓有利天气,每天工作12个小时加紧进行路面结构层施工。负责该工程的沁水县交通运输局工程一股股长王国庆虽然满脸流着汗水,但依然认真地查看着工程质量。“现在属于最后冲刺阶段,没有一个人叫苦喊累,照这样的施工进度,估计10月份就能完成路面铺装。”

经过两年的紧张建设,太行一号示范带主线除阳城和高平两座涉铁路大桥外,全部建成通车。新规划建设的环线支线已建成111公里,“百村百院”连接线已建成88公里,太行古堡环线全部建成。今年年底,“一主三线”立体式路网体系将全部完成,“城景通、景景通”旅游公路“一张网”的大格局即将形成。

示范带特优产业发展成型见势

散落在崇山峻岭间的阳城县横河镇横河村是一个风景秀美的小村庄,但由于交通制约,使其“养在深闺人未识”,村民们增收乏力。

太行一号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带工程的建设叩开了横河村发展的大门。旅游公路穿村而过,盘亭列嶂、十八罗汉、龙口峡谷等自然景观一览无余,高山、峡谷、森林、草地、嶂石岩、丹霞等山形地貌尽收眼底,吸引了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骑行爱好者在此观光打卡。

为拓展旅游公路价值,横河镇将位于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沿线的多个村党支部联合起来,成立了运动康养产业党建联盟,建设了以山地骑行为主题的“动感骑栖小镇”,主要包括骑行、旅游、农业、康养、文化五大板块,旨在以自然生态和运动健身为牵引,辐射带动休闲度假、户外拓展、书画写生、文化探源全产业链骑栖营地。

今年5月,热衷于骑行比赛的赵树声又一次来参加阳城县职工山地自行车越野赛。他说:“每一次来到这里都有新的变化、新的感受。在这么好的环境中比赛,是一种享受。”

据介绍,动感骑栖小镇建设运营以来,通过社会资本专业运作、赛事引流集聚人力、体育经济消费等运营模式,全镇村均集体增收20万元,人均增收1.5万元。

位于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沿线的阳城县横河镇多个村党支部联合起来,建设了“动感骑栖小镇”,吸引了大批骑行爱好者来此打卡。乔玉同 摄

如今,依托太行一号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带,6县(市、区)唱地方戏、打产业牌、谋特色路,构建了多彩康养、特色产业链、网红小院、强强联动等十大振兴模式,特优产业发展成型见势。其中,泽州县、高平市的生猪存栏占到全省十二分之一,高平市、沁水县的肉羊产业链成为省级全产业链重点链,陵川县中药材走出山区走向全国。同时,大阳、良户、松庙、下沃泉等一大批村庄成为知名网红打卡地、康养目的地,太行一号示范带正在成为全市文旅康养产业集聚发展的“主战场”、乡村振兴的“高速路”。

村民增收渠道更广了

前几年,在外打工多年的高平市陈区镇铁炉村村民王志国回到村里立志要经营好“梨”经济,擦亮“铁炉贡梨”的金字招牌,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但事与愿违,他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创办了铁炉贡梨种植专业合作社,可经济效益一直差强人意。

太行一号示范带的建成,让王志国看到了希望,他以铁炉贡梨种植专业合作社270亩梨园为基础,流转村民770亩梨园,同时发展黄梨精深加工和电商直播,生产梨膏、梨片等加工产品。目前,合作社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建成了现代农业黄梨产业园。

“村民以梨树、土地、资金入股,并以园区务工形式参与产业园建设和贡梨种植,这样使得大家一年四季都有活干、有钱挣。”王志国说,如今不论人在不在村里,家家都有股金分红。有了挣钱门路,铁炉村这几年又陆陆续续回来50多人。

与铁炉村有所不同的是,陵川县马圪当乡横水村充分盘活原乡政府大院、原税务所大院等村集体闲置资产,建成了“有风吹来”“六个院子”等具有鲜明特点的民宿,并对村原供销社、原小学进行改造,建成了横水餐厅、横水民宿等,累计解决了100多人就业,促进了村民增收。

发展中,晋城市以太行一号示范带工程为牵引,探索建立了资产入股型、衔接资金引领型、双创增收型、订单农业型、全产业链型、能人带动型、龙头企业型、高校经济型等十种类型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并通过村企联合、产业连片、基地连户、股份连心、责任连体,做到了订单农业有订金、基地就业有薪金、土地流转有租金、承包管理有酬金、超产分成有奖金、风险防范有基金、参股经营有红利,有效破解了依托特优产业带动农民增收、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机结合等现实难题。

去年以来,依托太行一号示范带工程,晋城市累计吸引500万人次观光旅游、3.9万人返乡就业创业,直接带动365个村集体增收5800万元、7.6万劳动人口人均增收3100元,辐射带动739个村发展,间接受益近40万人。太行一号示范带正在成为晋城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共同富裕新晋城的典型样板。(栗晋波)

[编辑:彭欣]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微信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头条号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202100287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