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晋城讯 野川镇沟村村位于高平市西南部,辖7个村小组,土地2800亩,常住人口750人,党员50名。近年来,沟村村盘活现有土地,打破传统耕种形式,引入企业管理模式,破解土地承包难题,增加了农民收入,交出了一份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的改革成绩单。
“两大转变”“三大确认”“一套机制”做好产业基础
野川镇沟村村共有1314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564人,导致常住人口仅有750余人,50岁以上有610人,占比81%,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有350人,年龄结构呈现老化,反哺家乡人员少、青壮年劳动力极其缺乏。其次,土地荒废多、有地无人种、人均收入低、村集体经济差等多种因素,让沟村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穷村、破村。
“两大转变”定思路。一是由外引变内生。沟村村党支部一改过去向外回引优质企业想法,将目光投入村内土地,盘活现有资源,激发内生动力,做起“土地文章”。二是由传统变现代。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成立沟村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将“单打独斗”变“集体经营”。
“三大确认”听民意。沟村村党支部通过入户调查摸底确认农户诉求回应、核对承包土地确权信息确认田块基础信息、收集群众意见和诉求确认种植意愿选择“三大确认”,提高了群众满意度,走出土地经营的“第一步”。
“一套机制”保收益。沟村村出台土地入股分红制度,收益由“土地入股+分红收益”两部分组成,每年12月底对入股农户进行分红。经测算土地亩数、核算种植成本后,土地入股股金标准定为三类,一类地500元/亩、二类地400元/亩、三类地200元/亩;分红收益按照当年合作社经营利润的30%进行平均分配。目前,267户农户进行土地入股,入股土地共1200亩,并签订《沟村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群众入股合同》,保障农户收益。
集体管理、规模种植、土地投保做强产业支撑
沟村村共有土地2800亩,其中丘陵、山地1500亩、平地1000亩、绿化地300亩,土地主要特点呈现出零碎、分散现象。
集体管理“放心”。一是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合作社理事长由村党支部书记兼任,履行合作社日常管理工作,成员由两委干部与村民小组长组成。二是以村民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片管理,小组成员由1名组长5名固定成员及根据耕种需求进行增减的临时人员组成。三是由按所属区域土地多少发放补贴200元/亩,由村民小组长进行统筹管理,按需使用。
规模种植“省心”。合作社根据土地是否连接、交叉,把7组土地分为合并组与独立组两类;从播种、施肥、防虫、收割、晒干、储存等方面提供“一条龙”的服务,加大连片规模种植利用率,解决了大型机械到不了地头、生产成本高、耗费人力等问题,提高了耕种效率。
土地投保“安心”。与太平洋保险公司对接,经高平市农委对全村土地评估测算后,按照种植玉米60元/亩、种植辣椒18元/亩标准进行土地“投保”。保险公司每季度至少一次走入田间地头测算农作物长势,若受天气、非人为等因素导致当年亩产低于亩产测算标准,除去售卖后价钱外,太平洋保险公司按照玉米1400元/亩、辣椒1000元/亩的标准进行填平补齐赔付,增加了农户土地入股的信心。
自主售卖、同工同酬、奖惩机制做优产业发展
在推广土地入股模式过程中,为了消除群众对村委管理能力、土地利用率、同工不同酬等方面的质疑,沟村村多方面进行尝试,确保土地经营模式能够长期良性运转。
“自主售卖”确保价格公开透明。粮食收割后,由村集体合作社统一储存、对比寻找品质商家,由农户与小组成员共同到场,进行粮食售卖,保证价格公开透明,从根本上破解了农民单一售卖市场价格低的问题。
“同工同酬”调动农民增收动力。200元/亩的土地补贴,用于管理土地和用工薪酬。组长、组员、临时耕种者人人平等,按照1工分/天进行统计,年底汇总每人工分情况,让“能者多劳、多劳多得”在沟村蔚然成风。
“奖惩机制”增强土地监督力度。一是村集体合作社管理人员每年每天到田地工作不少于10小时,年底奖励3000-5000元/人;二是合作社年底对田地进行评估,将田地管理情况、丰收情况分为好、中、差三个等次;监督管理好的小组每年额外奖励2000元;监督管理差的小组每年额外罚款2000元;让人人都成为土地的“主人”。
2022年,野川镇沟村村种植玉米850亩,种植辣椒150亩,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66万元、人均收入达1.4万元;解决劳动力80余人,实现了传统农业的“华丽转身”。(高平市野川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