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共和国同龄人】程画梅阎法宝:为时代存照

编者按:为迎接新中国70华诞,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全面展示70年来山西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就,根据中宣部组织开展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要求,和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委网信办宣传计划,由山西省委网信办指导,黄河新闻网将开展“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寻找共和国同龄人主题宣传报道活动。活动在全省范围内寻找70位共和国的同龄人。通过讲述他们70年来个人经历、难忘记忆等内容,来反映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书写人生之美、抒发家国情怀。

记者宋岳廷 摄

黄河新闻网晋城讯(记者 尚东霞)认识程画梅和阎法宝的人都知道他们是一对摄影人。退休前,程画梅是山西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晋城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市委摄影组组长,阎法宝是晋城市委办公厅主任、市委副秘书长。

“我1966年到1969年被选拔到省里学习舞美,1970年回到晋东南地区,进摄影学习班,然后市委摄影组,一干就是一辈子。”程画梅见证了晋东南分拆为长治市和晋城市,见证了晋城市十任主要负责人更迭,凡重大活动、重要会议、重大会面、重大历史时刻,她和她的照相机都一定在场。“每一任市委领导都是这样,凡重大活动必指名程画梅,只要她在,照片的事,就不用担心。”

在她的影响下,爱人阎法宝也成了摄影家,并在退休后,陪她跑遍晋城,拍摄古建。

人生的上半场,他们完成的是命题作文,人生的下半场则是自由创作。尽管风格迥异,却共用着同一种摄影叙事伦理,共享着同一套摄影话语系统,其变化不过是从“采采流水,蓬蓬远春”过渡到了“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图为:每次出行,都需背负30多斤重的摄影器材徒步跋涉,抓拍各种精彩瞬间。

2002年起,程画梅、阎法宝夫妇就跋涉于太行山南部的乡野,行程3.4万公里,为古建遗珍存照近万幅,用镜头将晋城的38处古村落、48座古寺庙及上党地区200多座古戏台、156处寺庙的壁画等散落于太行山间的独特古建文化结集成4本画册——《走近太行古村落》《寻踪太行古寺庙》《上党古戏台》《上党寺观壁画》,将太行山古建之美呈现给了世人。引起了省内外乡土建筑保护部门和文艺界的关注和共鸣,不少古村落得到重视并被合理开发。

为了拍摄的方便,59岁时阎法宝考取了驾照;为了更便捷地记录,阎法宝又学会了操作电脑;外出采风拍摄时,老俩口,一个拍摄,另一个就在当地就创建年代、建筑形制、流传故事作缜密的调研和考证。

一开始,他们将镜头对准了晋城的乡土建筑和古文化,走着拍着,每一座进入他们的视野,都那么神秘珍贵。20座古村落的拍摄计划增加到了38座,2005年5月,《走近太行古村落》出版。

走着拍着,在他们的海量片库里,除了古村落,还有很多随手拍下的古寺庙,它们遗世独立的沧桑风情,也牵引着夫妇二人的心。何不再出一本书?2007年,《寻踪太行古寺庙》面世。

图为:《上党古戏台》程画梅镜头中的高平市王报村二郎庙戏台,——中国现存最早古戏台的建筑实例,修建于金大定二十三年(公元1183年)。

走着拍着,48座古寺庙拍摄近尾声时,老俩口又多了一个想法,何不再拍拍古戏台?晋城古戏台无论创建年代还是存量,均为全国之最。仅拍晋城一地还不够,古上党地区作为中国戏曲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遗存着大量上自金元下至明清的古戏台。他们先后走遍了晋城和长治两市100多个乡镇、500多个村庄,拍摄和记录了上自金元下至明清,不同时代具有代表性的200多座古戏台。2011年《上党古戏台》问世。

图为:四本画册内容

晋城的寺观壁画现存有6800多平方米,几乎占到山西省壁画存量的1/4,其中所存的五代、宋、元壁画,堪称是我国古代寺观壁画之精品,尤以高平开化寺壁画为最,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他们又萌生了拍壁画的想法。一路行摄,从晋城到长治,156处壁画各美其美,深深震撼了他们。2016年,《上党寺观壁画》又付梓。

冯骥才和著名古建筑专家、清华大学教授陈志华先生为画册题序,足见四本画册之影响力。

图为:从2006年始,阎法宝采用电脑打字的手段,完成了四部图书的十余万字篡写和打印工作。

一页页翻动画册,惊叹、遗憾、伤感、失落,种种情绪就伴随着这些古戏台、古壁画,翻山越岭扑面而来——入眼的冲击感!那是只有专业摄影师才有的素质与信念,速度与激情。每一帧图都有故事:有客观拍摄对应物的前世今生,有老俩口拍摄苦旅中丰富而密集的细节。每一帧图都能感应到:我者与他者的对视,行者与思想者的交流,现实与历史的互访。

“拍古建,不是拍个符号,重要的是记录这些古建的历史文化积淀,记录它在时间长河中的漫逝。”一张张照片可以传递其背后的故事和情感,不仅为后人留下渐行渐远的乡土记忆,也为研究者提供了佐证之资。

他们没有过多讲述拍摄过程的艰辛,可以想见,拍摄者年逾古稀,古建远藏深山僻壤,山高林密、烈日炎炎、刮风下雨、冰天雪地,他们都遇见过。

图为:这一张照片很像梁思成和林徽因考察山西建筑时的场景。多数拍摄时,为了找一个最佳拍摄点位,老俩口需要爬上爬下、蹲低站起。

最辛苦的、最难过的还不是这些。

片片瓦砾散落在荒草之间,断残的石柱在夕阳下站立,那些古戏台残破、坍塌,有的甚至仅存台基、遗址和碑刻。但是你一眼就看到了“声远楼”“霓羽楼”典雅华丽的名字,就像听到昔日声遏流云、急管繁弦;就像看到过往衣香丽影、车马骈阗;就像拍摄当日夕阳西下、满天流霞,让人动容。每次拍摄离去,都害怕是诀别。

轻轻翻动画册。“有的沧桑遗迹只存在于画册之中了。自然界已查无此处。”阎法宝伤感地说,“其实在拍摄之时,也经常发生这样的事儿。我们计划好拍摄之地,三两天后,一场暴雨、一场大风就会加重毁损的程度。等见到它时,好像它就在我们面前风雨飘摇……”

图为:程画梅、阎法宝夫妇在泽州县七干村汤王庙考察古建筑

——古戏台、古村落的消失速度惊人,比人的衰老速度还快,由“地理”变成“历史”,每一次的乘兴而去,遗憾而返,都让人不尽唏嘘。

画册终于连续出版了,夫妻二人终于可以歇歇了。岁月不饶人,七十多了,衰老和病痛暂时停顿了他们的拍摄计划,可在内心深处,他们还谋划着在身体许可的条件下,再出一本风光画册,“拍摄走过的中国,与共和国同行的自然之变,风光之美,表达我们这一代人,对生活的感恩,时代的见证。”

[编辑:彭欣]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微信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头条号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202100287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