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晋城讯 在高平市石末乡有一个与瑶池仙境有着奇妙渊源的村庄——西瑶村。这里如同瑶池仙境一般的灵秀山水,孕育出独具特色的石末小米。乘势而上启新程。近年来,该村采取“党支部+农户+合作社”模式,积极拓宽销路,提升了小米产量和销量,使其成为促进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藏在深闺 质朴馈赠难变现
在石末乡西瑶自然村,小米是大自然给这片土地最质朴、最真挚的馈赠。这里的村民祖祖辈辈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收获的小米颗粒饱满、色泽金黄,煮成粥后香气扑鼻,口感软糯。但因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导致其“养在深闺人未识”。
“村民们常年扎根田地、辛勤劳作,辛苦一年收获来的小米大多只能自产自销、利润微薄,偶尔遇到几位外地收购商,也会因运输成本高、销售渠道窄等条件限制,导致收购价格被压得极低。”据村里的老会计说,过去村里小米的年产量虽然也不少,但因为各种原因的影响和制约,实际能够销售出的小米少之又少,大多数的小米长期在仓库里囤积,甚至还会因保存不当而发霉变质。
村民们守着“金饭碗”却过着紧日子,小米销售搞不上去,村集体经济收入更是寥寥无几。“我们的小米质量明明这么好,为什么就是卖不出去?”这是西瑶村村民多年来的心声。
崭露头角 多元举措促蝶变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政策扶持与市场需求推动下,西瑶村以“党支部+农户+合作社”模式发展小米产业。
党建引领,合作社发力。在石末乡党委政府的号召和引领下,西瑶村党支部迅速行动,成立专业合作社,全面加快小米产业的发展脚步。以振民种养专业合作社为代表,2020年,合作社投资70余万元建设完成了小米加工厂,统一采购农资,降低成本。同时邀请专家指导种植,提升小米产量与质量。五年来,年销售量从1万公斤升至2.2万公斤,顺利实现了销量翻一番的目标。
线上线下,双轨并行。振民合作社积极开拓电商渠道,入驻抖音、快手等平台,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实现线上销售额从无到有。线下,小米锅巴、小米酥饼等产品进驻超市。石末小米及其衍生产品已销往全国10余个省份、50多个城市。去年,合作社的线上销售额突破了3万余元,线下销售额达到了25.5万元,为村集体增收3.5万元。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了,大家发展小米产业的信心也越来越坚定。
品牌赋能,特色农产品崭露头角。2024年“田园石末”特色农产品品牌应运而生,旗下小米锅巴、小米酥饼等产品因独特口感和健康理念备受消费者喜爱。小米锅巴作为“网红爆款”,销售额占品牌产品总销售额的65%且仍在上升,小米酥饼销售额占比约12%。今年随着新产品推出,品牌影响力有望进一步提升,助力西瑶村小米产业持续蝶变。
迈向未来 持续奋进向高端
今年以来,石末乡借助国家“药食同源”认证的权威背书,融合传统养生理念与现代食品科技,匠心打造小米饮料、小米酒、小米醋等新兴深加工产品。同时,精准契合老人、孕产妇等不同人群的市场需求,推出与之相对应的各类小米类特色农产品,让小米产品从餐桌美食向健康养生优选转变。
品牌升级,打造区域特色名片。优化“田园石末”品牌形象,借助新媒体平台和展销会强化品牌推广。通过深化与各类新媒体平台的合作,做好石末农产品的推介推广。同时,加快同胖东来、山姆、华联等大型超市的前期对接交流,为产品进驻创造条件,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和接受,不断提升品牌市场影响力。
产业融合,拓展多元价值。结合富硒小米的健康属性,深度融入“康养”项目,打造“小米康养文化节”。开发以小米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康养食谱、养生套餐等特色项目,吸引游客体验农耕文化与康养生活。通过文旅融合,带动小米产业增值10%以上,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此外,还将推动富硒薯、小杂粮等特色农产品协同发展,构建特优产业集群,让“田园石末”成为康养与美食融合的特色品牌,全方位提升产业竞争力与品牌知名度。
在石末乡的广袤田野上,小米的故事还在继续。石末小米从“土疙瘩”变身“金豆豆”,不仅是西瑶村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更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品牌化转型的缩影。(张丹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