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个冬天的蛰伏,陵川县古郊乡松庙村又增添了“新题材”。走进村里,位于村东头的红色文化长廊格外引人注目,展板上详细记录了松庙籍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
松庙村是个风光秀美的小山村,也曾是陵川县贫困村。近年来,村里借助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建设的契机,围绕“睡眠小镇·康养松庙”定位,开展了人居环境整治,实施了木结构餐厅、小木屋、民宿院落、汤药浴池、青年旅社、健身步道、骑行道等康养项目,使昔日贫穷落后的小山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康养村和“网红”打卡村,村民的收入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村党支部书记张田杰说,目前村里主打文旅康养题材,拥有睡眠好梦、休闲养生、药膳理疗、儿童娱乐等多种“概念”;2024年,全村累计接待游客10万多人次,营业额达300多万元,带动村民人均增收2000多元、村集体增收20多万元。
然而,不为人知的是,松庙村是名副其实的红色村,从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该村先后走出了25位革命战士,其中包括7位烈士、18位革命军人。尤其是1898年出生的王文生,18岁离开松庙村后,参加过平江起义、上过井冈山、经历过五次反“围剿”和长征,随后参加了平型关、淮海战役,退伍后就职于山东单县供销社,为新中国成立和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他是唯一一位参加过长征的陵川籍老红军战士,1984年病逝于单县,终年86岁。”县党史办主任靳文明说。
“这些革命先辈是松庙人的骄傲。”张田杰深有感触地说,作为后人,就是要把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保护好,把红色精神传承好,激励和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砥砺初心使命,主动担当作为,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024年,在帮扶单位市委党校的大力支持下,松庙村革命先辈英雄事迹挖掘整理工作正式启动。随后,市委党校、市县党史办、乡党委和村“两委”工作人员组成的工作专班,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不辞辛苦,深入山东单县、四川成都挖掘、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经过不懈努力,松庙村红色文化长廊“巍峨”矗立在村东头。展板上,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详实深刻,令人感动。张田杰表示,下一步,村里将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内涵,讲好红色文化故事,推动红色旅游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红色之旅,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历史照进现实,精神指引未来。临走时,记者看到村四周的树木逐渐泛绿。相信有了“红色文化”赋能,松庙村的康养之路会越走越宽广。(赵玥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