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阳城县按照“坚持见新见绿、勇于求新求变、确保县泰民安、开创千秋伟业”24字理念和“一个统筹两手抓”总体思路和要求,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防风险、保安全等各项工作,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进中蓄势的良好态势。
聚力提质增效,“好”的态势持续巩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11.5亿元,同比增长7.4%,排全市第2位,总量在全省91个县(市)中排第8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排全市第1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5.1亿元,同比增长6.6%,总量排全市第1位、全省第2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5亿元,同比增长3.6%,排全市第2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1.4亿元,总量排全市第2位、全省第3位;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43251元、21699元,同比增长5%、7%。
聚力产业升级,“稳”的根基更加坚实。主导产业支撑有力,完成6座智能化矿井建设,阳电三期成功纳入省电力工业“十四五”规划,新能源装机容量增至89.3万千瓦时,全年发电量190.1亿千瓦时;煤层气新增钻井47口,全年产气量8.21亿立方米。优势产业不断壮大,陶瓷产业7家企业完成智能化改造,陶瓷琉璃(珐华)专业镇成功获批省级重点专业镇,陶瓷园区获批省级消费品特色园区,年产值达43亿元;智能蚕桑项目带动436亩荒芜桑园复耕,原蚕制种突破3万张,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5.12亿元;全年新增5家3A级景区、2家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省级休闲旅游重点村,接待游客418.5万人次、综合收入8.57亿元。新兴产业加速崛起,电子信息产业新引进总投资7.7亿元的4个项目,2个项目当年签约、当年投产;精细化工产业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7亿元,九信新材料投入运行;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园完成3个车间建设,新引进高端压密新材料等5个项目。
聚力项目攻坚,“进”的动能加速汇聚。系统谋划重点项目257个,总投资1294亿元,完成投资166亿元,投资完成率达101.8%,皇城相府大景区23个项目全面铺开,完成投资8.6亿元;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14个项目强力推进,6个项目顺利完工,完成投资12.56亿元;全年累计开展招商活动310余批次,签约项目102个,总投资242.2亿元,争取政府债券、政策性贷款等资金24.9亿元。
聚力城乡统筹,“融”的步伐愈发稳健。城市更新全面提速,完成年度投资8.52亿元,统筹推进69个城建项目,凤凰路建设历时13个月全线贯通,彻底打通了城市南北大动脉,骏马岭隧道、美溪路、顺泽桥建成通车,新阳街城市地下综合管网更新改造顺利完工,4个城中村、6个老旧小区焕新亮相,新增停车位1万个、充电桩1200余个。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4.54万亩,总产量2.1亿斤;山茱萸专业镇入选市级特色专业镇,畜牧业产值突破10亿元,同比增长10.1%,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入选全国案例;301个村实现产业全覆盖,全县农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3亿元。“千万工程”亮点纷呈,深入实施“1421”工程,高标准打造16个精品示范村、63个提档升级村。
聚力改革创新,“活”的红利全面释放。国企改革破题攻坚,41家县属企业完成整合重组,全年融资112.7亿元。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创新推出“双承诺免评审”机制,兑现政策资金、清偿拖欠民营企业账款1.74亿元;向民营企业推介项目101个,帮助解决融资31.2亿元;新增“晋兴板”挂牌企业11家、“展示板”挂牌企业13家。创新生态加快形成,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38项,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5亿元,新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总数达到27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44家。开发区主引擎作用日益凸显,深化“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审批时效提升30%;开展4次“三个一批”活动,涉及项目38个、总投资91.07亿元,签约项目开工率、投产项目达效率分别达到97.04%、100%。
聚力民生福祉,“惠”的温度充分彰显。全年民生支出52.9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9%,39件省市县民生实事高质量办结。其中,全年发放各类社会救助金4902万元,新增城镇就业7080人,发放就业专项资金2531.9万元;中考综合排名全市第1,四小、五小建成投用,增加学位2160个;医疗集团与乡镇卫生院实现远程会诊全覆盖,组建122个家庭医生团队,签约居民31.2万人,居民签约率达90.3%;群众社会治安安全感、满意度连续12年全省领先。(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