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市三甲镇:发展牡丹经济 “添景”又“生金”

近年来,高平市三甲镇立足自身实际,结合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积极探索林业发展新路径,大力培育发展紫斑牡丹特色经济林产业,引导打造牡丹育苗基地,积极推进农林文旅融合,不断走好乡村振兴之路,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优选落实基地建设。三甲镇党委政府积极探索,多次外出考察调研,优选最适宜紫斑牡丹生长的土壤和环境,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的原则,将镇区汤王山(玉屏山)上的自然村王家山村、上池村、中池村作为紫斑牡丹培育基地,经过8年的精耕细作、管理养护,1000余亩紫斑牡丹、50余亩牡丹苗木种植规模的牡丹基地已建设完成,目前形成与羊头山、炎帝陵、汤王庙相连的旅游观光路线。

探索实施运作模式。由三甲镇党委政府主导,引进高平市禾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取“公司+支部+农户”模式,流转土地1100余亩,以每亩850元的价格,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集中种植、集中管理,保障农户利益。同时,雇佣就近村民进行除草、施肥、修枝等基础养护工作,就地就近解决村民就业40余人。

逐步打造牡丹“IP”。以紫斑牡丹的综合开发利用为抓手,不断推进牡丹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方面,充分发挥紫斑牡丹观赏价值,促进农旅融合,“五一”前后可吸引观赏游客20000余人。另一方面,深入挖掘紫斑牡丹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引进全花茶工艺及全花茶烘焙技术,加工生产全花茶及牡丹油系列产品,并注册“古泫·汤妃”“古泫·禾丰”等品牌,不断完善产业链条。目前紫斑牡丹食用油、花茶已经过线上线下进入市场,远销北京、杭州、上海等大城市,预计实现年产值500万元。

三甲镇牡丹产业发展经过了一系列的摸索和创新,不仅在经营模式上更加成熟,联农益农的带动效应也越来越明显。下一步,三甲镇将积极推广牡丹产业经营模式,加大科研技术投入,持续为产业提质增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注入强劲动力,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高平市大数据中心)

[编辑:彭欣]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微信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头条号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202100287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