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川县因地制宜打造脱贫地区健康乡村建设新模式

被省卫健委确定为健康乡村试点县以来,陵川县依托优良的生态基础和扎实的巩固衔接工作,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极发展文旅康养和中药材大健康产业,全力维护群众健康,极大提升了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健康乡村建设走在了全省前列。

该县立足“最优结合、最大效能”,全面构建县乡村医疗资源一体化、普惠型乡村医疗体系。优化资源配置,打造县人民医院、礼义中心卫生院“一主一次”两个医疗中心,乡村两级医疗设备全部升级,县乡两级实现智医助理系统、三级信息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项目全覆盖,85%的综合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群众实现“小病不出乡、常见病不出县”。借势借力聚拢人才,紧盯群众和市场需求,依托乡村建立全市唯一的博士工作站(北京宣武医院王红星博士),借助山西中医科大学培养本土专业康养护理团队,常态化组织各级巡回医疗团队开展基层坐诊巡诊和技术帮扶,出台《公立医院柔性人才引进实施办法》,签约省内外数十名医疗专家。脱贫群众实现高质兜底,建立大病重病救治动态监测+精准帮扶闭环机制,39支团队442名医生“一对一”签约随访脱贫户,2.4万脱贫群众实现“先诊疗、后付费”,全县无一人因病致贫返贫。

作为全国中药材大县,陵川县持续放大资源禀赋,全方位推动中医药融合协同发展,大力培树健康乡村创建中医药特色化品牌;中医院全面改造升级,11个乡镇中医科、中药房和中医馆全面投用,“1+11”中医体系全面构建;中医诊疗全面升级,康复科、脑病科入选省级中医优势专科,特色理疗科、睡眠科叫响全国,20种中医诊疗方案纳入医保范围,逐步实现了“中医更普及,药材更道地,治疗更便捷”的目标;持续开展“中医能力提升”培训,中医专科医生达到680余人,所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均能够规范化开展6项以上中医适宜技术,340名乡村医生均能够熟练掌握运用1项以上中医疗法。

在健康乡村建设中,该县积极推进群众健康养成计划,深入开展“健康服务、健康环境、健康教育、健康生活”系统提升工作,不断强化乡村卫生健康服务供给和成效;充分借鉴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实施东西部均衡一体化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全部行政村纳入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分批次推进镇村两级农村污水处理项目,覆盖全县域的百万亩连翘抚育基地项目,实现了景观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全面更换农村体育健身器材,环太行一号线打造了150余公里的国家级登山步道、38公里自行车赛道,连续多年举办4大类14项全民消夏避暑系列赛事;发挥“围棋源地”优势,依托围棋系列赛事推动围棋运动大众化、普及化,群众体育活动参与率达到五成以上;健康知识宣教更深入,线上、线下齐发力,充分利用新媒体、公众号、小喇叭、上门服务等多种媒介,畅通健康宣教入基层“最后一公里”,全县医疗机构健康知识年点击量突破45万余次,群众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

同时,该县坚持厚植资源禀赋,做大做强覆盖全域的文旅康养健康产业。构建“全域康养”格局,按照“一山一路一药”发展路径,以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为纽带,沿线形成12个A级景区、30个康养特色村、近700家民宿(农家乐)康养集群,绿水青山正在变为金山银山;精心打造“中药康养”品牌,把中药材元素融入康养产业的各个环节,培育了“六养”业态,开出了“康养十二方”,赏美景、享清凉、观药景、吃药膳、品药茶、泡药浴,健康乡村与乡村旅游实现共生共融;立足“健康乡村”发展“健康旅居”,放大生态、气候、中药等优势,打造“太行山精品民宿集聚区,全力创建“全国知名旅居目的地”,太行锡崖沟旅游度假区创成省内首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吴艳斐)

[编辑:彭欣]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微信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头条号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202100287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