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晋城讯 金秋的野川遍地金黄,一派丰收的景象。黄澄澄的玉米簇拥成金色的海洋,在无垠的蓝天白云下摇曳生姿;温室大棚内瓜果飘香,绿意盈盈;农家小楼鳞次栉比,美丽乡村风景如画……在这片93.6平方公里的沃野之上,乡村美景和富民产业交相辉映,一幅农业现代化的壮阔画卷正徐徐展开。
多措并举,传统农业提质增效
一方面,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抓实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产量稳定不动摇,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支柱“底盘”稳,守好群众“钱袋子”。另一方面,在不改变土地性质前提下,加快土地流转,有效破解了“有田无人种、有人无田种”的难题。沟村村和大西沟村合计流转土地2000余亩,由村集体统一进行经营管理,村民在领取土地流转费的同时,还可以到田里“打短工”,帮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打一份工,赚两份钱”。
此外,野川镇还扎实开展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政策性农业保险等涉农补贴资金管理,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降低种植风险,激发农户发展动力。
精准发力,特色农业多点开花
野川镇农业资源丰富,只有精于在发展壮大特色农业产业上做些文章才能打造产业强镇。近年来,野川镇按照“合理布局、规模成片、突出特色”的原则,探索出了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充分发挥联农带农效益的增收路子。
杜寨、南杨等10个村规模化、连片化发展辣椒产业,采取“合作社+公司+大户+党员”的多元种植模式,有效解决了村级集体经济“零小散弱”的问题,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的转变,小辣椒成为了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上野川、乔家沟、杜寨等村种植水果玉米400多亩,采取专业公司技术支持、党员干部示范引领、村民群众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模式,扩大水果玉米种植规模。今年,全镇收获水果玉米100多万斤,产值达80多万元。沟村村流转土地200余亩发展中药材种植,同时引进资本建立中药材加工厂,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让“苦药材”给村民带来“甜日子”。
科学管理,设施农业“棚”勃发展
野川镇在深入推进产业项目带动乡村振兴实践中,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使“大棚经济”成为促进乡村振兴的一把“金钥匙”。
圪台村采取“村集体+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成立强村公司——高平市振新蔬菜种植有限公司,并从山东省引进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技术,大力发展蔬菜大棚产业。现在的圪台村高新蔬菜园区集幼苗培育、蔬菜生产、农资服务、技术培训于一体,占地面积170余亩,建有冬暖式蔬菜大棚27栋,带动劳动力就业65人,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50余万元。大棚产业丰富了群众的“菜篮子”,鼓足了群众的“钱袋子”,也让曾经无法从耕地上获得更高收入的农民找到了致富的“金钥匙”。
田畴织锦绣,沃野绘“丰”景。下一步,野川镇将继续深挖镇域资源禀赋,培育农业新的致富“增长点”,不断培育和增强产业发展竞争力,在这片广袤沃土上续写下一个物阜民丰、粮谷满仓的崭新故事。(郭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