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斤、2斤、10斤……不到10分钟,陵川县六泉乡大王村脱贫户王亚军家库存的81斤小米就被该县医保局职工抢购一空,王亚军一家再次感受到了消费帮扶的温暖。
近年来,晋城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社会帮扶、县际结对帮扶、消费帮扶、庭院经济等工作为抓手,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幅乡村共富的太行山新图景徐徐铺开。
社会帮扶 涓涓细流暖人心
茹软莲是泽州县高都镇保福村土生土长的一位村民,已经58岁的她平时喜欢直播这些新鲜事物。今年5月,她参加了由山西泽美优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组织的网络主播培训,并在培训结束后在该公司做起了时髦的主播,在直播间卖起了多肉植物。“我在这里做主播已经4个月了,每天直播两个小时,一个月能拿到两三千块钱,很满意!”谈到每天的工作,茹软莲很开心。
近年来,保福村在山西泽美优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助力下,盘活古院落,深挖资源优势,创新发展业态,形成了集生产、销售、仓储、民宿、直播带货、沉浸式体验为一体的“一院十八坊”电商产业园。仅2023年,就带动村集体收入达150万元,带动就业350人,人均增收3万元。
这是“万企兴万村”晋城行动的真实写照。借此平台,晋城市成立工作专班,先后印发了《关于开展“万企兴万村”晋城行动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万企兴万村”晋城行动工作方案》等指导性文件,统筹谋划推动,强化分类指导,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投入积极性。全市共有75家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晋城行动,参与兴村项目81个,兴村数222个;投资经营类项目总额74.8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9.82亿元;公益类项目捐款捐物总额769.79万元。
市功能农业协会牵线搭桥,引入5亿元240万只蛋鸡养殖产业园招商引资项目落地陵川。项目建成后,可实现蛋鸡存栏量180万羽、青年鸡60万羽,日产蛋162万枚以上,年生产有机肥5万余吨,新增就业岗位200多个,年利税可达200多万元。
在广泛动员民营企业力量的同时,晋城市深入实施“百校联百县兴千村”和产业顾问组支持脱贫县产业发展行动,引导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等多方力量参与,共同帮助脱贫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积极发挥消费帮扶的作用,带头动员广大干部职工优先选用脱贫地区农副产品,鼓励赴脱贫地区开展旅游消费;积极发挥市县两级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的作用,通过直接购买、帮销助销等方式,帮助帮扶村宣传、销售农副产品。
据初步统计,今年1至6月,全市单位组织开展消费帮扶2300次,承销金额1亿余元,其中,686个工会集中采购消费帮扶产品5379.34万元,年度职工福利总额占总支出比例61.35%;740个机关、企业单位食堂采购农副产品592.08万元;组织开展各种营销活动19次,承销金额660.55万元。
县际结对 “兄弟”携手向前行
高平市帮助陵川县完成10万亩连翘基地建设项目规划、抚育技术培训,在潞城、古郊等乡镇完成试点建设6万亩;
泽州县帮助陵川县提标建设“双创”基地,带动脱贫劳动力开展“订单式”“项目制”培训,促进了脱贫劳动力就业;
阳城县帮助陵川县提升教育事业服务水平,极大解决了陵川县城学校学位短缺问题,保障了易地搬迁户、监测户和进城务工家庭子女就近就便上学需求。
……
一县富裕不算共同富裕。为建设共同富裕新晋城,市委市政府瞄准短板、精准发力,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县际结对帮扶工作的实施意见》,创新“四帮一”县际结对帮扶模式,经济相对发达的泽州、高平、阳城、沁水四县(市),过渡期内共拨付陵川县5.1亿元,真金白银全部对到项目上,通过项目建设、产业合作、资源互补、劳务对接、人才交流等方式,结对帮扶陵川县,形成了合作互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全新格局。
泽州、高平、阳城、沁水四个县(市)与陵川县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县际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互访、调研、调度、联席会议等一系列推进机制,主要领导定期互访,共同研究部署和协调推进结对帮扶工作。市委市政府牵头,县与县之间举办县际间项目推介会、项目洽谈会、银企对接会,帮助招商引资,提升产业层级。
县(市)委带头,区域联动,县际结对帮扶呈现县域联动、全面互动的良好局面。四个帮扶县积极鼓励支持县域内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主动扛起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结对帮扶各个环节,帮助陵川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提升,结对帮扶双方真正形成合作互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全新格局,真正体现出全市各县间“同根生、兄弟情”的深厚关系。
泽州籍企业家扎根陵川县礼杨工业园区,投资运营圣士达和鑫源冶炼两家冶铸企业,带动1100余名农民群众就近就地就业、持续增收;高平籍企业家在陵川县中药材园区投资建设绿之金中药材精深加工企业,拓展中药材产业链,带动200余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庭院经济 遍地开花分外香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精准帮扶,更要在“造血”下功夫。
近年来,晋城市抢抓文旅康养发展机遇,深挖农村空闲土地资源潜力,以“一桌饭”“一张床”“一窝鸡”“一群羊”“一片药材”“一棵果树”“一个作坊”“几个蜂箱”等为抓手,大力推动各县(市、区)发展农村旅游、农家乐、中峰养殖等特色产业,全面铺开庭院经济。
陵川县潘家掌村杨国兴在自家庭院建成存栏中蜂150群的标准化中蜂示范厂,年收入11.2万元,带动其他村民20余户进行中蜂养殖,每户每年增收2500元。
陵川县马圪当乡武家湾村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空闲土地,开办农家乐,举行水上飞人、游艇、竹筏等各色活动,提升观光鱼塘、生态停车场以及沿河景观小道,创建美丽庭院,全村形成了“户户农家乐、全民齐参与”的庭院经济氛围。
……
截至2023年底,全市高质量庭院经济发展投入资金累计2666.61万元,覆盖6个县(市、区)、31个乡镇、277个村、17146户,户均年增收5000元。依托太行一号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带,全市5000多户农户因发展庭院经济吃上了“旅游饭”,户均增收3万元。
庭院经济遍地开花、硕果芬芳。全国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工作培训班在晋城市举办。陵川县“14468”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工作法被国家乡村振兴局简报推广。晋城市还在全省率先制定《高质量庭院经济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创建标准(试行)》,在实践中蹚出了发展庭院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晋城路径”。(李亚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