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水村隶属陵川县六泉乡,地处晋豫两省三县之交,古来便是连通晋豫的重要通道,素有“太行驿站”之称。2016年,浙水村被国家城乡建设部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浙水村以水为名,以河著称,其实为淅河之源,系海河水系。该村以村落之古,峡谷之深,山水之秀,古道之险闻名遐迩。这里风光秀美,人文浓郁,历史悠久,何时建村虽无确切记载,但据现存碑文及民居建筑风格推断,大概村落建址在元末明初,距今已有600年的历史,到明代时,已然是陵川的古八小镇之一了。
从陵川出发,沿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行至27公里处,便达浙水村了。抬望南山,只见板山巍巍;俯瞰山脚,也闻浙水潺潺。板山位于浙水村南,似一道天然屏障横于村前,其古名白壑山,为南太行南端第一高峰,主峰海拔1791.7米。曾有民谚道:“佛山高,佛山高,仅能顶到板山的腰”,由此可见板山之高。近观不远处,一座褐色的木制天梯蜿蜒向上,连接步道,直达山巅。路的左边,现一栏宣传画,上有村庄简介,其标题为“路,让古村落活了起来”,字里行间折射出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带给浙水人民的不仅是一条致富之路、希望之路,更让那些远方的游子能望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作为古村落,浙水村古院林立,约有二十几座。其建筑风格皆呈现典型的明清特色。其中的代表当数上街的外头院(俗称三圪节楼院)。其坐北朝南,门外两侧有上马石,外墙上有拴马石鼻,楹楣上书写的“福寿康宁”四个大字气势恢宏。古院分东西两厢步入,门楼分上下两层,只见屋脊兽头活灵活现,彩绘木雕色彩纷呈,花卉鱼虫形态各异,足见当年建筑艺人技艺之巧夺天工。院内房屋是清一色的青砖灰瓦,左右对称;地上以大块青石作面,门窗以木构为主,并铺以木雕、石雕、砖雕,平添了宅院的艺术气息。主房为堂屋,高于东西厢房,从下至上现出三个门窗,故称“三圪节院”。后坪里头院是标准的北方四合院,为一进二院,前院大门朝南,楹楣书有“德业维新”四字;二进大门朝西,楹楣为“德谦乃治”四字;这些楹楣,体现了当年靳氏家族“以德为先”的古训和其独特的人文思想。大门上皆木雕精细。西南角有坤房,东北角则为通道、碾棚等设施。
徜徉在浙水的古建中,你会发现,无论是河畔的杨家三院,还是上场东院,其窗户都呈拱形状;院内东西墙壁或垣墙两侧也现镂空的佛龛,且左右对称;而檐下的墀头则较粗糙,这些都体现出明末清初时期的建筑风格。除众多的古民居外,浙水村还遗存着一些古庙,诸如关帝庙、观音堂、玉皇庙等。
在浙水,随处还可见到那些历经风雨沧桑的石碾、古井、古树。据村上的老人讲,保存至今的石碾有十多盘。古井里的水清冽甘甜,如饮甘露,汩汩而出,曾滋养了一方百姓。浙水村古树颇多,而最具代表性的则是生长在下南掌松坡上的那棵千年古松——平顶松,它酷似黄山的迎客松,虬枝苍劲,四季常青,如一支神奇的画笔,给古村浙水涂抹了厚重的生命色彩。
浙水素有“古驿站”之称,是特指连通晋豫的一条商贸古道——阳马古道从村中穿过。过去浙水商贸繁华,现在的“底街”就是曾经的商业街,先前有名气的商号如“顺兴隆”“德盛魁”“鸿兴隆”等,一度为过往客商提供了便捷的服务。从村口的门楼步入“阳马古道”,可见沿途青石铺地,街面商铺林立,游人如织。那飘展的青旗,似有“水村山郭酒旗风”的韵味。商铺的大门两侧还高悬有“驿站”字样的灯笼,加之不时现出一些古色古香的酒坊、醋坊、剪纸等商业作坊,不禁让行走其间的人们遐思横飞,仿佛身临其境,耳闻目睹着昔日阳马古道上的繁荣景象。
来到浙水,不能不去感受一下熊山的魅力。此地闻名的“熊山吐月”,则是陵川古八景之一。熊山,位于浙水东南,其山石峥嵘,林木叠翠,山间泉水叮咚,环境清幽雅静。山体上两峰高耸,峰顶圆润,酷似熊耳,故也称熊耳山。古时山间曾建有“空翠亭”,应为人们赏月观景而设。每至三五之夜,当一轮圆月从双峰间徐徐而出,似托,若举,像怀抱,从而形成了闻名遐迩的“熊山吐月”美景。令无数骚人墨客趋之若鹜,到此吟诗赏月,好不惬意。
厚重悠久的历史,光辉灿烂的文化,加之灵山秀水之地、钟灵毓秀之乡,一如栽下一株株的梧桐,浙水村定会招引一只只远方的凤凰纷至沓来!(张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