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百馆矩阵” 讲好晋城故事

晋城博物馆创新展陈方式,极大提升了参观体验。张利峰摄

晋城博物馆、玉皇庙彩塑壁画博物馆、青莲寺古建艺术博物馆……53家博物馆开放运行,持续提升品质;高都民俗陈列馆、王莽岭地质博物馆、赤叶河歌剧展览馆……47家博物馆加快培育,到今年年底全部建成。眼下的晋城市,“博物馆之城”建设如火如荼,即将打造形成由100家地域特色博物馆组成的“百馆矩阵”,更加全面地展现这座城市的魅力。

太行巍巍横亘,洎水湍湍纵流。壮美山河孕育出了一个传奇晋城。神农播谷、舜耕历山、孔子回车、长平之战……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在这里留下深深印记;举世无双的二十八星宿雕塑、元代姬氏民居,存世最早的古戏台、最丰富完整的明清古堡群落,占全国总数1/3以上的宋金古建、排名全国第四的“国保”数量……遍地珍贵遗存映耀灿烂华夏文明;“九头十八匠”的冶炼技艺,三大名绸之一的潞绸织造,“山西三宝”之一的珐华工艺……100多项国家级非遗传承优秀文化基因。

文明初起、长平之战、盛世华章、宋金韵致、明清繁盛……适逢周末,晋城博物馆9大展厅里到处人头攒动。“近年来,我们大力推动博物馆整体升级,不仅增加了展品内容、创新了展陈方式,更以此为依托开展各类丰富活动,极大提升了参观体验。”晋城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主任、晋城博物馆馆长张建军说,“在持续提升固有博物馆品质的同时,我们全力推动地域特色博物馆建设,全方位激活地域特色文化与历史底蕴,不断提升晋城历史文化的辨识度和影响力。”

立足古建古堡、煤铁之乡、神话之源、红色烽火、耕读传家、手工技艺、中医药材、独特景观8大特色,建设以晋城博物馆为龙头,县级博物馆为主体,以乡村文化记忆展馆、社区博物馆、景区展览馆、非遗展馆及个人收藏博物馆等为基础支撑的“百馆矩阵”。晋城市思路明确,聚力建设“博物馆之城”。

2022年,该市编制完成《晋城市地域特色博物馆发展规划》,并完成11家地域特色类博物馆扶持培育建设。去年,对第二批进行全面实地调研评估,完成42家扶持建设。今年,第三批47家培育任务已全面推开。围绕“博物馆+古建文化”,晋城市相继建成大阳古镇万里茶道博物馆、泽商王泰来文化展馆、高平市长平之战纪念馆等6家古建古堡主题类博物馆;围绕“博物馆+乡土文化”,建成秦庄乡村文化记忆展馆、阳城县民俗文化博物馆、沁河民俗文化博物馆等9家乡村记忆主题类博物馆;围绕“博物馆+非遗文化”,建成晋城铁器博物馆、潞绸博物馆、阳城琉璃博物馆等16家非遗主题博物馆;围绕“博物馆+红色文化”,建成晋冀鲁豫野战军十二纵队整军旧址红色展馆、晋城红色三杰馆、太岳抗日根据地纪念馆等23家红色主题博物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博物馆建成开放,盘活了晋城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成为阐释历史、传承文明、弘扬文化的鲜活阵地。

“目前,我们正以‘乡土中国、民居晋城’为主题,充分挖掘辖区内文物资源,加快推进地域特色博物馆向县城、乡村覆盖,形成规模集群效应和城市品牌效应,全方位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博物馆之城’。”张建军告诉记者,一方面,将大力营造全民参与氛围,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加快建设“博物馆之城”。另一方面,加强规范化运行管理,健全完善绩效指标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教育传播功能,大力开展对外合作交流,确保建成一个发挥一个的作用。(王天晓

[编辑:程琳琳]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微信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头条号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202100287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