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中院这场新闻发布会,聚焦“帮信罪”

黄河新闻网晋城讯 12月28日上午,晋城中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件审判白皮书》,介绍2020年1月-2023年11月晋城法院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件审判工作情况,从全市法院审结的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件中选取八个典型案例,对此类案件犯罪的特点、原因作了分析,就如何防范帮信犯罪提出建议。

白皮书显示:晋城市帮信罪案件从2020年开始出现,2020年1月至2023年11月两级法院共审结该类案件360件,其中一审案件349件,二审案件11件,一审案件由2020年的2件上升至2021年的81件,2022年激增至180件,截止2023年11月回落到86件。一审共判处帮信罪被告人645人,其中判处实刑并处罚金483人,判处缓刑并处罚金161人,单处罚金1人,判决没收违法所得共计785万余元。二审案件11件,其中维持8件,改判2件,准许撤回上诉1件。

白皮书指出,帮信罪案件呈现五个特点:

(一)案件数量、犯罪人数总体呈激增趋势。2020年审理帮信罪一审案件2件8人,2021年审理帮信罪一审案件81件198人,2022年审理帮信罪一审案件180件277人,2023年1-11月审理帮信罪一审案件86件162人。

(二)帮助行为类型主要为提供银行卡用于支付结算。349件一审案件中, 226件为帮助提供支付结算,占比66.5%;103件为帮助提供手机卡、微信号、QQ号等通讯传输工具,占比30.3%;11件为帮助提供广告推广,进行客户“引流”,占比3.2%。

(三)帮助的信息网络犯罪主要集中于电信网络诈骗。349件帮信罪一审案件中有335件上游犯罪涉及电信网络诈骗,占比96%。

(四)被告人的违法所得与电信网络诈骗被害人的经济损失、涉案银行卡收入流水金额显著不成比例。349件帮信罪一审案件中,涉及电信网络诈骗数额高达81亿余元,而645名被告人的违法所得总计仅785万余元。被害人的经济损失是帮信罪被告人违法所得的数十倍、甚至是数百倍。

(五)被告人呈低年龄、低收入、低文化程度态势。在645名被告人中,30岁以下的422人,占比65.4%;无业的446人,占比69.1%;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316人,占比49.2%。

如何防范帮信犯罪?白皮书中也给出建议:

(一)进一步落实宽严相济政策,确保案件办理“三个效果”相统一。依法从严惩处帮信犯罪的组织者、领导者、骨干分子,对未成年人、在校学生等特殊群体,以教育、挽救为主,做到当严则严、该宽则宽、不枉不纵;进一步加强业务指导,加强对帮信罪案件审判疑难问题分析,解决审判中的普遍性难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司法建议,多管齐下防范帮信犯罪活动的蔓延。

(二)倡导市民提高防范意识,主动分辨法律风险。自身“两卡”不借不租不卖!他人“两卡”不借不租不买;时刻保持理性,严防招聘陷阱,不轻信低付出高回报的“兼职工作”,不进行高额度转账提现、刷单等资金结算兼职,不被蝇头小利所诱惑;如果陷入帮信陷阱或者被迫被骗出售、出借“两卡”,应第一时间寻求司法机关的帮助和保护,及时止损,避免更大的危害后果。

(三)建议监管机构进一步完善规范体系,充分发挥防线作用。建议银行、微信、支付宝、移动、联通、电信等单位部门的监管机构,形成新形势下信息网络犯罪应对机制体系,对于涉卡犯罪的公司和个人,建立切实有效的失信人员管理惩戒机制,充分发挥监管机构“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四)呼吁企业、学校、社区积极组织开展法治教育和普法宣传。针对帮信犯罪人员低龄化、低学历化、无业化的现象,企业单位、教育部门、社区街道应当有针对性的开展普法教育,紧抓重点人群,确保宣传到位,引导广大市民提高对帮信犯罪手段特征、危害后果、违法性的认识,防止普通群众沦为犯罪的 “工具人”。

此次新闻发布会为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注重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赌博,保护自身信息及财产安全奠定了基础。今后,晋城法院将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持续发挥刑事审判职能,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法惩治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犯罪,坚决遏制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多发态势,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在推动更高水平平安晋城建设中体现法院担当,贡献法院力量。(晋城市中级人民法院)

[编辑:彭欣]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微信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头条号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202100287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