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晋城讯 妇女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是乡村振兴的享有者、受益者、参与者、推动者。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离开乡村涌向城市。如何让更多泽州的农村妇女不用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既实现自身价值,也减少留守儿童和老人,促进更多家庭和谐稳定。这一直是泽州县妇联想要破解的难题。
近年来,泽州县妇联围绕党政工作中心、找准“党政所急、妇联所能、妇女所需”的着力点,积极践行“乡村振兴巾帼行动”。随着大阳古镇的开发,吸引了大批商户入驻,越来越多在外闯荡的年轻人,回到家乡开始创业,镇上三分之二的商铺都由女性经营,实现了在家门口上岗就业。
贺氏凉粉
镇上搞旅游开发,82岁的韩春凤是第一个租房的商家。年轻时在镇上摆地摊卖凉粉的韩春风,如今已是四世同堂,儿女都在城里住,但她不愿离开镇子,继续经营着她的凉粉。1989年出生的李臭臭是老人的孙媳妇,原本在国企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看到镇上的发展,她也有点坐不住了。在家人的劝说下,她辞掉了国企的工作,回来帮助奶奶打理起了凉粉店。奶奶主内,李臭臭主外,在奶奶的精心调教下,原本斯文的国企白领李臭臭成了大阳镇游客眼中的“凉粉西施”。
老范馔面
大阳古镇中,范玉洁的“老范馔面”是不少游客攻略中的必选美食。范玉洁的父亲范锁喜是省级非遗项目大阳馔面的传承人,从小耳濡目染,让范玉洁对大阳馔面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在晋城市环保局工作了8年的范玉洁决然的辞去了令人羡慕的工作,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在司徒小镇明清一条街开了一家馔面馆。正当司徒小镇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之时,范玉洁听到了老家大阳镇要进行旅游开发的消息,经和父母商量,她把自己的“老范馔面”开到了生她养她的大阳。她希望这一碗面能走出大阳、走出泽州、走出晋城,走向更大的市场。
尚书干饼
创始人王美林,曾从事粮油生意30余年,2019年大阳古镇开发时,毅然和哥哥选择返乡创业,从此兄妹二人做起了尚书干饼。尚书干饼作为大阳特色小吃,一直很受游客欢迎。据典故记载,曾任嘉靖年间礼部的尚书裴宇自幼就居住在大阳老街,小时候胃口不好,母亲用碱水和制的干饼以助消化,尚书成年后远离家乡在朝为官多年,母亲总担心他的身体,常常做不少干饼,托人捎到京城。干饼耐储存、易消化,尚书即使每天有山珍海味也要吃几块干饼,后来,这干饼就冠名为尚书干饼。尚书干饼是用精制面粉、食用油、鸡蛋、白糖等经过面食发酵,在石头上烤制而成,它承袭了古代石烹遗风,是纯手工制作,无任何添加剂,色泽诱人,品之口留余香,仿佛融入了古镇气息,让人回味无穷。
霓芷小院
卫云,霓芷小院创始人,毕业于山大外语系日语专业,大学毕业后,她一直在商海中打拼。大阳古镇开发,她迎来了自己的第二次创业。霓芷小院,是集餐饮、住宿为一体的民宿。这里曾是一处破败不堪、多年无人居住的农家院落,院内房屋坍塌,垃圾遍地。从垃圾清理到整修房屋一路汗水泪水中,霓芷小院在一天天变美、变新、变时尚。霓芷小院它不只是大阳古镇中一个歇脚点,更是旅途劳累了,都市生活嘈杂后一个心灵修憩的地方。经营三年多来,霓芷小院已经由以前的一个院子,变成了大大小小6个院子,占地4500平方米,可同时接待百余人用餐,是住宿的“世外桃源”。
阳阿清居
李仙爱,东方旅行社负责人。2021年借着“百村百院”东风毅然决然选择返乡创业,创办了“山西东方民宿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承接了阳阿清居民宿的运营。
阳阿清居是晋城市“百村百院”重点工程之文旅二十院,是由泽州县文旅集团投资兴建,东方文旅集团负责投资运营的一个民宿项目,是集休闲、娱乐、度假、旅居为一体的康养胜地,总占地6350㎡,有20余间明清古院,同时配有共享茶室、书吧、中西餐厅、儿童活动室等共享区域。经过两年多的经营,阳阿清居民宿无论是客房还是餐饮,靠细致暖心的服务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同时,解决了当地200多人就业,其中包括180多名妇女,实现了女性“家门口”就业,大大提升了女性的家庭收入和幸福指数。
为帮助更多女性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引导妇女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助推社会和谐,同时也为广大妇女姐妹们提供一个创业、就业的平台,让她们有一个舞台去施展自己才华,实现人生价值。泽州县妇联经过调研,在大阳古镇培树了以贺氏凉粉、老范馔面、尚书干饼、霓芷小院、阳阿清居为代表的女性创业创新先锋——“巾帼创业就业示范户”。通过示范引领,涌现出了一大批女性创业“领头雁”,在此基础上,打造了“巾帼创业就业示范一条街”,7月21日上午,泽州县妇联在大阳古镇举行了巾帼创业就业示范一条街的揭牌仪式。泽州县妇联将围绕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巾帼创业就业示范一条街”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劳动作用,让更多的农村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创业、就业,为建设美丽富裕现代化新泽州贡献巾帼力量。
“不仅可以在家门口做生意,还能时刻陪伴家人,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一位店铺老板的话道出了这条街上众多女性的心声。如今,大阳古镇的游客络绎不绝,村民们纷纷吃上了“旅游饭”。(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