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晋城市政府办公室印发《晋城市创建省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实施方案》,明确到2024年底,晋城市将建设成为全省历史文化传承的综合典范区,形成具有一定示范意义的制度设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经验和成果,全面彰显晋城的文化魅力和文物影响力。
《方案》明确,要构建“一核指引、两带串联、四点支撑、五区联动”的发展格局,助力打造“太行人家”“太行古堡”“太行名城”文旅发展战略布局。“一核”即太行古堡综合文化展示利用核心。依托湘峪古堡、郭峪古建筑群、皇城相府、砥洎城等文物资源的活化利用,整体打造优质、完整、密集的古堡群,形成一个集古堡文化观光、体验、研学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文化核心团组,推进文化展示、文旅产业发展,成为晋城历史文化展示的文化引擎。“两带”即沁河流域古堡文化旅游带、丹河流域古建筑文化旅游带。沁河流域,以区域协调和多元融合为引领,促进古堡文化产业发展向南北延伸,以沁河沿线明清古堡群为特色重点打造生态与人文体验相结合的古堡文化旅游带;丹河流域,结合万里茶道、商帮文化底蕴,融合庙宇、会馆、驿站及传统村落等多类型的古建内涵,构建人文寻踪、自然野趣相结合的古建筑文化旅游带。“四点”即晋城古堡国际文化交流节点、传统村镇展示利用节点、传统建筑保护利用节点、传统文化弘扬发展节点。“五区”即阳城古堡文旅联动区,以砥洎城、湘峪古堡、皇城相府为载体,以复原明清生活、体验明清乡土为主要内容,形成古堡明清文化景观体系,辐射沁水、高平、泽州;高平传统古建文旅联动区,结合传统村镇、庙宇、会馆、驿站与不同时期产业发展、商贸流通、宗教信仰、民俗民风等,开展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与太行古堡形成联动,形成多元融合的旅游产品;沁水原始生态联动区,凭借晋城古堡群、古建筑群以及传统村镇等资源的联动关系,充分发挥沁水自然山地和生态景观条件,形成以原始生态为特色,回归自然为主题的山地旅游产业;泽州文明守望文化地标区,站在中华标识体系的战略高度,建设一批具有规模的古堡文化交流研究产业,将太行古堡文化体系作为中华文明体系的重要板块来谋划,带动城区、泽州文化产业发展;陵川文明探索联动区,充分发挥晋城中华民族远古神话核心发生区的优势,结合民间信仰、神庙寺院以及塔水河遗址等早期人类文明的考古发现,开拓文物保护利用新模式,讲述华夏文明晋城故事。
《方案》强调,要将示范区建设和文物保护利用要求纳入“十四五”相关发展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体系,加强顶层设计。要开展不可移动文物定级、提级工作,完善不可移动文物“四有”工作,实施一批保护、修缮及环境整治工程,加强革命文物保护文物和数字化保护,持续推进文物平安工程。要创新活化利用,推动文物资源融合发展,建设全国古堡、古建筑展示核心城市,建设中国明清时期耕读文化核心展示体验区,推出文化遗产专题文化展示游线。要推进博物馆创新利用,构建综合与专题型两级博物馆体系,全面提升博物馆、纪念馆公共文化展示与服务水平,加强馆校合作,拓展博物馆教育活动功能,全面开发文创产品。要讲好晋城故事,多途径落实文化传播建设,打造“山中古寺、河畔村居、商道古堡、好戏连台”文化名片,依托太行古堡特色资源,开展古堡旅游文化演艺,举办古堡交流论坛。要开展创新实践,巩固政府协助保障运营模式,探索市场主体运营模式、企业或个人认养运营模式,健全完善监管工作机制、动员激励机制和文物保护促进教育机制。(栗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