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生在城里、长在城里的小姑娘,大学毕业后却毅然扎根在了乡村山坳。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她接续奋斗,无怨无悔,倾情奉献自己的青春热忱。获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荣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山西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年轻的她在沃野田畴上绽放出最美芳华。她,就是现任陵川县平城镇秦家庄村第一书记的郭子涵。
女承父志
奋身脱贫攻坚战场
“这条路,是父亲牵引我走上的,是他和他的‘战友’们用汗水和生命开辟的。所以,我义不容辞,走得坚定。”回忆过往,眼前的郭子涵,双眸湿润、泪珠泛光。
2019年8月2日,这是一个让她难以释怀的日子。这一天,她的父亲、时任陵川县附城镇台北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长的郭建平积劳成疾,倒在了脱贫攻坚一线,年仅51岁。噩耗传来,刚刚大学毕业的独生女郭子涵陷入无尽悲伤。
“我在外上学,一打电话他就说忙,心里还有点抱怨。直到他走了,翻看他密密麻麻的扶贫工作日志,听他的同事们、乡亲们讲述他的所作所为,我才真正了解了他,理解了他,并开始崇拜他。”郭子涵动情地说,“那时起,我下了决心,沿着父亲的路走下去。因为我是他的女儿,也是一名党员。”
就在当年9月,23岁的她如愿来到了大山深处的台北村,握起了父亲的接力棒。从入户走访、整理材料学起,从帮助村民申请残疾证等一件件小事做起,郭子涵很快找到了工作门道,得到了干部群众的认可信任。秉持父亲的作风,接续父亲的遗愿,她发挥才智、竭尽所能,为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发展建言献策,风里雨里奔波。道路硬化拓宽、煤改电项目完成、日间照料中心建成运营……台北村从里到外焕然一新;白皮松、连翘等经济林木扩大至500余亩,连翘茶加工扶贫车间建成,乡村旅游起步……2020年底,台北村村集体收入达到10万余元,村民年人均收入由原先不足3000元增长到8000多元。台北村成功脱贫摘帽,父亲夙愿成真,而年轻的郭子涵也收获了蜕变与成长。
挥洒热忱
情注乡村振兴一线
如果说当时的选择是追念父亲而生的激情,那后来的执着则是郭子涵历经磨砺成长后燃起的热忱。2021年,台北村的扶贫工作结束,郭子涵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毅然投身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在陵川县平城镇秦家庄村第一书记岗位上,开始了新的奋斗。
秦家庄村原本是一个地下无资源、地面无企业的“空壳村”。脱贫攻坚中,村里引进日光温室大棚设施蔬菜种植项目,成为发展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的突破口,但产业结构还不够完善,缺少竞争力。“她刚一到任就深入摸底调研,反复和我们村‘两委’沟通思路,提出了扩大农业科技核心产业,建设亲子乐园、农耕基地、精品民宿、研学中心等系列农文旅项目的‘一心双环三元四区’的发展构想,并牵头推动,事无巨细落实。”秦家庄村党支部副书记李方杰竖起大拇指说,“事实证明,这个思路非常好,这个小姑娘真是不一般。”
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争取资金2000万元,18座春秋大棚和冷链仓储保鲜库建成投运,亲子农耕体验园、公社民宿研学接待中心、窑洞餐厅等一个个项目陆续成形。两年多时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在郭子涵和干部群众的勠力奋战下,秦家庄村的发展摁下“快进键”,集体经济收入实现翻番式增长,达到了50多万元。
去年,郭子涵在秦家庄村的第一个任期结束,而她却再次选择了继续留任,开始了又一轮的驻村帮扶。“规划的目标任务还没有完成,构建全产业链还需要时间。”郭子涵信心满满地说,“同心协力再干几年,秦家庄的美好蓝图一定能实现。”
初心如磐
把青春写在大地上
“咱风雨长廊这儿到时候再挂上三四条风车,上面是静态的,下面是动态的,动静结合起来它的外观效果更好看一点,以后也能成为游客或者亲子游乐观光打卡的一个点。”6月30日,周末的郭子涵还和村干部们忙碌在亲子农耕体验园里,商讨着项目运行的细节。
“闺女,这周又不回了?”路过的一位村民大姐与她打着招呼,带着亲人般的口吻,“这么大的太阳,我给你取把伞吧。”“不用不用,咱底子好,不怕。”长长的马尾辫飘逸,郭子涵笑容灿烂。
“去年,我们大学的同学和老师们来村上看我,也说我皮肤黑了。黑就黑点吧,黑也挺美。”郭子涵笑着,一脸洒脱。“常有人问我,别人都是往大城市跑,你往小山村里钻,把大好青春用在那里,值吗?我和他们说,可能我和乡村有缘,脚沾泥土我心里坦然,看到乡亲们笑就特别开心。能追寻热爱、体现价值、收获快乐,这样的青春岂不完美?”也正如她的母校沈阳工业大学给她的信中所言:你当像鸟飞过你的山,青春也只有在磨砺中才能绽放。
郭子涵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需要更多年轻的伙伴与我们同行。我们定当把青春写在大地上,在基层一线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篇章。”(记者王天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