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城区玉苑村:变生态优势为发展红利

深秋时节,白马寺山脚下的玉苑村,一栋现代化的智慧食用菌方舱项目正在加紧建设,10个菌仓框架已初步显现。

“我们利用村里的‘三角地’‘边角料’等闲置地块,规划建设了智慧蘑菇方舱项目,投入运营后,预计单个菌仓每年可种植秀珍菇3.6万斤、金耳1.9万斤,经济效益十分明显。”村党支部委员王昊说。

玉苑村紧邻白马寺山森林公园,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然而,本来具有很好发展条件的玉苑村,由于诸多原因,错失了很多发展机遇。“过去的村里,房屋都是破破烂烂的,下了雨到处都泥泞不堪。”村委委员来晋红回忆说。

为了追赶发展步伐,2010年,随着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开展,玉苑村对老旧住宅进行统一拆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并有效整合集体土地206亩,其中145亩用于开发建设康养社区,将新建的60%房源对外出售产权,剩余40%房源采用租赁、预约度假、会员模式运营,积极构建“居养、医养、旅养、乐养”四重全龄化颐养服务体系,全力打造“立足本地、辐射周边、面向全国”的中高端家庭式颐养社区。

近年来,晋城市全力打造凤城康养示范区。看到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玉苑村主动融入、借势发展,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与生态康养产业有机结合、集体增收与农民富裕双向发展的特色之路。实践中,村“两委”积极盘活闲置土地,并按每亩800元的价格将1740亩土地流转给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市国投公司、城区公园服务中心等单位,仅此每年可为村集体实现土地流转收入130余万元。

在白马寺山森林公园、植物园、龙马湖以及太行明珠游乐城等众多文旅康养资源的环绕下,玉苑村的区位优势愈发明显。为了把“看得见”的生态优势变为“摸得到”的发展红利,玉苑村审时度势,制定了乡村康养旅游、植物园景区观光游与美食文化体验游融合发展的思路,通过土地集中流转、开展村企合作、引入社会资本、增加三产服务、打造特色美食街区等途径,有效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同时,积极协调辖区内的酒店、游乐城、植物园等用工单位,帮助近200名村民就近就业,平均每人每年可实现工资收入约3.6万元。

“如今啊,我们不仅能够领取到村里土地流转出去给的补贴,还能在村域内的凤城国际酒店、太行明珠游乐城、白马寺山森林公园等地方就业。”面对记者,59岁的村民王铁旦欣喜地说,“家里的6亩耕地,去年租给村里后就获得了4800元租金。”

与此同时,村里持续开展乡村环境整治,栽种了大片绿植,街道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如今的玉苑村,在湖光山色的掩映下,环境优美,百姓富足,先后获得了 “晋城市人居环境整治三星村”“山西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

玉苑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新江表示,下一步,村里将持续推进“千万工程”,围绕智慧蘑菇方舱建设以及凤城康养示范区、商业街后勤服务等,做优做强现代农业,利用区位优势发展好三产服务业,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中持续发展和保障民生,努力实现产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记者程才、范天锡、马泽华 通讯员闫晋峰

[编辑:彭欣]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微信
  •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头条号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202100287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